在被曝使用陈年瓜子作原料后,12月24日,洽洽瓜子再次被媒体曝出存在多项管理问题,包括给瓜子喷香精、一线员工无健康证上岗、以水代替酒精给瓜子原料消毒等。
据媒体报道称,洽洽食品瓜子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公司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员工应办理健康证,不能有不适宜参与食品生产的禁忌症”,但是实际操作中诸多工人却未持健康证证上岗;为了节省配料,对煮瓜子的水重复利用、涉嫌随意更换香精的生产日期;以及在对葵瓜子原料消毒过程中,以水替代酒精作为消毒原料等问题。
洽洽食品表示,公司产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也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了标识。关于瓜子生产过程中煮制用水循环使用的问题,根据企业工艺规范,汤料液可循环使用,在生产时会严格控制汤料液的质量指标。关于员工健康证问题,洽洽食品承认,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5名员工健康证未按公司制度要求及时办理,对此,公司人力资源总部已在月度工作检查中发现此事,并于2012年12月17日完成健康证的补办并对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
不过,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记者分析称,媒体报道中提出的系列问题,在瓜子生产企业中并不罕见。
“这样操作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朱丹蓬说,葵瓜子从原料收购到包装成袋的过程中,生产环节众多,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各个环节的卫生、安全问题上打折扣。例如,从外地收购的瓜子,运输过程中会产生2次污染,一般要求是用酒精消毒,但是酒精消毒成本很高,一些企业为了省钱,就用水冲一冲了事。“但这些做法无疑会加剧食品安全风险。”
而与之相应的是,洽洽食品2012年三季报显示,由于成本降低、毛利率提升,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49.0%。
此外,在此次洽洽瓜子被报道的瓜子食品安全隐患中,最受关注的是公司的在香精使用上是否规范。而朱丹蓬则告诉记者,目前,炒货类生产企业在香精使用上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
“瓜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给瓜子喷香精很正常,在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控制用量的情况下,香精的确允许使用。”朱丹蓬说,而问题在于但是根据质量不同,香精的市场价格也千差万别。一种绿茶味瓜子,使用的香精会分几百种,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使用价格较低的香精,这也会为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带来风险。“要改变这些问题,不仅政府部门要完善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有长远目光,有更强的自律意识。”(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