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原本活蹦乱跳的宝宝开始打蔫儿,不爱玩也不爱吃,还总犯困,大便也稀了,有时还可能发点儿低烧。但是,到医院检查又找不出病因。面对这种小患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李荣辉给爸爸妈妈们支两招,让宝宝多喝点儿汤,多吃点儿酸。
由于宝宝们多在夏天出现上面的症状,因此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小儿疰夏”,虽然它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宝宝却没精神、没食欲,且每年夏季两三岁的宝宝最易“中招”。李主任说,这个时候要让宝宝多喝些解暑开胃的汤。例如用红枣、乌梅煮汤喝,口味酸甜,又能补气、酸敛开胃,对于体弱的宝宝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而用荷叶、丝瓜叶与西瓜皮煮汤喝,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润肺,对夏季低热、口渴心烦有较好疗效。对于脾胃不好,小便发黄的宝宝,可以喝些冬瓜汤,能健脾利湿。传统的绿豆汤给宝宝当饮料喝,不仅解暑,还能解毒。此外,丝瓜豆腐汤也不错,将适量丝瓜与豆腐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汤。吃丝瓜、豆腐,饮汤,适宜于脾胃虚弱又感暑热者,除发热、少汗、口渴、多尿外,又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薄、面色发黄的病儿。
除了喝汤,多给宝宝吃点儿酸性食物也能防治小儿疰夏。山楂糕、果丹皮都有开胃健脾的效果。宝宝的日常饮食也应清淡些,少吃油腻,少吃羊肉、虾等补发的食物。
另外,当气温较高时,应减少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4时以前,宝宝都应待在凉爽的室内。
(熊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