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超母亲的育儿经
■本报记者 袁红
常超的母亲李保霞是一位慈祥、温柔的女性,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待人也十分谦和。她说,常超取得现在的成绩,应该归功于他的老师,因为上学后,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老师的教育要比家长多。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对于常妈妈的育子心得,记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成为孩子的朋友
作为教师,常妈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十分重视。她说,每个孩子在一定时期都有转折期,重要的转折出现在两个年龄段,一是8岁左右,这一时期孩子表现得很贪玩;二是14岁左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性格很明显。这两个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了解、理解孩子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与之沟通,把孩子当作朋友,帮助孩子走过转折期。常妈妈告诉记者一个“秘诀”,用语言无法沟通时,她往往采取写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这种方式她认为十分有效。
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有什么表现,孩子将来就会有同样的表现。在常超家的客厅里,记者没有看到电视机,常妈妈说,父母看电视非常影响孩子,他会跟着看,即使强迫他不许看,他的心也会在这里。所以,常超小的时候,他们家的电视机很少开。一家人不看电视当然要有别的事做,由于是教师的缘故,常妈妈晚上在家不是备课就是看书,常爸爸有时间也会看书学习。这使常超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上做孩子的“导师”
一个好的家长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常超上小学时,常妈妈下班回家的头一件事,就是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孩子考试前,帮孩子发现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促使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图片均为记者袁红摄)
2007年高考鹤壁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常超
■本报记者 袁红
望文生义,也许是名字的原因,记者想象中的常超是一位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穿着朴素的常超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却分明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言语不多、表情腼腆的他,看不出有任何超常之处。可就是这位小伙子,今年高考以总分689分(语文107分、数学139分、英语143分、理综280分、加分20分)的成绩,取得了鹤壁理科高考最高分,并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
常超有什么特别之处?光环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从未上过补习班
常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母亲李保霞,毕业于石家庄化工学院;父亲常永林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在我市一家化工企业工作。在家庭的熏陶下,常超从小对学习不反感,还有几分喜欢。4岁那年,还不识字的常超看到妈妈在家备课,便在纸上一行一行地画圆圈,画完后交给妈妈要求批改。
常超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许多孩子不同的是,上学前,常超没识过一个字,没背过一首诗,每天的任务就是玩,这是常妈妈一贯的教育方法。所以,除了上课,常超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辅导班。常超上小学时,许多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尽管常超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但妈妈也没有要求他上英语学习班。上初中时,已初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超,只用了3个月就追上了其他同学的英语水平。
父母给了常超很大的自由空间,常超反倒并不贪玩。上小学后,他看过动画片或玩耍过后,总是静静地拿起书本自觉学习,学习和玩都很投入。上中学后,常超这种良好的习惯更为固化,说玩就玩,说学就学,并且很快投入其中。这使常超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此后经常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升入高中后,他的数理化成绩尤为突出,曾夺得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省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省赛二等奖,以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三等奖。
回想起这些年的学习经历,常超说:“学习其实是辛苦的,但我总能在过程中发现乐趣,那份快乐足以超过辛苦。”当然,他苦中求乐的学习态度,得益于父母给他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父母从不干涉常超的学习,更不强迫他学习,这让常超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他是个爱玩的孩子
“学习和玩,你选择哪一个?”尽管早已学会了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但面对这个问题,常超还是毫不犹豫地说:“玩!”这大概就是男孩子的天性吧。
常超的父亲是一位豁达、开朗、热爱生活的人,喜欢钓鱼、养花、旅游,只要有时间就带着儿子满世界跑。常超的性格多少受父亲的影响,因为他喜欢,家里养了两条小狗,鱼缸里还养着各种热带鱼。上小学时,常超已经是爸爸的钓友了,只要爸爸去钓鱼,他总是拎着小桶、扛着鱼竿跟在后面。钓鱼无形中培养了常超的耐力,也提高了他自我调节的能力。
常超喜欢运动,足球场、篮球场上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有时他也喜欢安静,淇河边常能看到他举竿垂钓的情景。他更喜欢热闹,放了假就邀一帮同学结伴郊游。常超说,他从不看重玩的形式,只要能放松心情,就是好的玩法。但深知玩物丧志道理的常超,从没有一味痴迷在玩当中,上高中时,他主动把电脑里的游戏全部删掉了。
从小就会做饭
在老师眼中,常超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因此成为我市唯一荣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高考成绩因此加了20分。
常超是个善良的孩子,从小父母教育他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爱心,要心怀感恩。在学校,同学遇到困难,常超会伸出援手,遇到难题,常超会热心解答。在家里,常超也总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上小学三年级,常超就已经学会做饭了。
最令妈妈感动的是,常超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已经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不仅能照顾自己,还开始照顾工作繁忙的父母。那时,因为妈妈的单位搬到了新区,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爸爸下班时间也很晚,两人中午都不能回家,晚上也常常很晚才回家。常超中午到姥姥家吃饭,下午放学后总是自己回家,写完作业后,炒菜煮饭,然后等父母下班回家。回想起这些,常妈妈说,有时也感到没有照顾好孩子,但培养孩子,不仅要让他成才,更要让他成人。
曾想放弃清华
提起清华大学,常超和他的父母心存感激,说如果不是“高人”指点,可能就与清华失之交臂了。
2001年,常超一家到黄山游玩,在合肥驻足吃饭,全家人喜欢上了合肥,便鼓励常超将来报考中国科技大学。
从黄山回来后,常超似乎认定了这个目标。上高中时,常超还觉得上清华大学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因为当时他的中招成绩只排在全市30多名之后。虽然高二分科以后,他的成绩提高很快,临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都排在全校前一二名,但他一直认为,能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就已经达到自己的目标了。
高考结束后,常超为自己的总成绩估了655分,这与实际分数相差了14分。因为估分不高,为保险起见,他和父母商量后,一致决定报考中国科技大学。这一情况被鹤壁高中校长翟春城知道后,翟校长带领常超一家人赶到郑州了解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
“每一个人将来不论做什么都要冒险,不冒险就不会有成功。如果不选择清华,也就没有被清华选中的机会。”就是翟校长的这番话,改变了常超一家人的决定,第一志愿报考清华大学。
此后,面对香港多所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宣传攻势,父母又为常超在提前批中填报了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班,被录取后可获得校方提供的48万元奖学金。但此举并没有得到常超的最终认可,因为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就等于提前放弃了清华大学,这是常超所不愿意的。一方面,常超很想上清华大学,另一方面他考虑在香港学习,不仅要适应那里的环境,还要适应全英文教学,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在清华大学学习。父母最终同意了常超的选择,录取前写信婉拒了香港中文大学,这也最终成就了常超的清华梦。
记者问及将来,常超说,我向往平静的生活,喜欢安安静静搞科研,我报的是工程物理学专业,将来应该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吧。
综合素质
成就优秀学生
——访常超的班主任申宝洲
■本报记者 袁红
鹤壁高中的申宝洲老师有近20年的教龄,他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少人走进了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今年,他的学生中除常超外,还有3位学生的高考成绩进入了全市前三名。
7月16日,记者采访了申宝洲老师。他告诉记者,高考其实是一个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综合比拼,只有综合素质俱佳的学生才能考出好成绩,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文化水平。
申老师说,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优秀学生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东西:一是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只有主动学习的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效果;二是都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学生都善于思考,经常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脑子更加灵活,能快速进行思维判断;三是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今的高考试题灵活性较强,内容涉及社会、科学、文化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了解各种知识;四是大都能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乐意帮助别人。关系融洽了,学习才能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和谐的环境也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优秀的学生往往明白,帮助别人学习,也就是别人在帮助自己发现问题;五是热爱运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中期间高强度的学习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与旺盛的精力,所以,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比较注重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