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农家院
走出六个兵
有种真爱叫承担 有种奉献叫拥军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农家院
走出六个兵


邓少华

  提到刘统三,浚县王庄乡很多人都知道。原因有二,其一是老人在王庄村当了44年村干部,其次是老人有4个当兵的儿子。

  一位乡干部说:“别看老爷子没有文化,可心里比一些有文化的人还亮堂。7个孩子中6个是大学毕业生,军事院校毕业的就有4个;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也相继考取了军校。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家庭,别说是十里八乡,就是整个鹤壁市也不多见。”        

  一家六个兵

  出浚县县城向北10多公里就到了王庄乡,这里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厚,也是浚县有名的文化乡,其下辖的王庄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村。近年来,这个有2000多村民的村子先后走出近200位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刘统三的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但院门口墙上悬挂着的4块军属光荣牌向人们讲述着院主人的与众不同。虽历经岁月沧桑,牌子的颜色已经淡去,但牌子上“军属光荣”四个字依然清晰。

  在小院的过道里,4位老人正在打牌。院内一垄垄黄瓜秧、豆角秧上果实累累,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位就是刘统三。”村干部指着一位满面红光、头发苍白的老人说。

  记者仔细打量面前的老人,只见他体态中等,面目慈祥,上身着白色短袖,下身穿深蓝色短裤,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和一般的农村老人并无多大区别。

  “这两个牌子是老大、老三的;这两个牌是老五、老六的。原来还有一个‘烈属’牌,是我大哥的。时间久了,牌子腐蚀坏了掉了下来,后来就没有再挂上去。”老人指着墙上的军属光荣牌说。

  虽然老人听力有点差,但说起话来底气十足、铿锵有力。

  今年78岁的刘统三共有7个孩子,六儿一女。虽然老人目不识丁,却培养出了6个大学生,其中4个毕业于军事院校。

  长子刘仁存,今年52岁,20岁参军,河北廊坊某军校毕业,在部队服役30年。去年回到地方,现在濮阳市公安局工作。

  三子刘仁印,今年45岁,参军后考入军校,目前在驻京某部队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后,曾随部队驻守香港。 

  五子刘仁国,现年37岁;六子刘清海,现年35岁,兄弟二人同天体检,同天参军,并先后考入军校,目前分别在驻保定某部队、驻京某部队工作。

  让刘统三感到自豪的是,两年前,长子刘仁存之女,刘家第三代人刘慧考入军校,目前在校读大二;在今年高招中,次子刘仁安之子刘义龙又被长春某军校录取。

  由于年高,刘统三已经不能清楚地说出儿子们当年所考取的学校,提到自己当兵的儿孙们,老人有着说不完的话,眼睛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一位村民和老人开玩笑说:“现在老六都是营长了,等这些孩子们都聚齐了,您老人家一挥手,那指挥的可是千军万马呀!”

  好男儿应为国守大门

  信仰决定人的一生,对于刘统三来说,大哥刘统合影响了他的一生。“我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我大哥。”刘统三说。

  刘统三的大哥叫刘统合,早年参加革命,1948年8月在浚县老关嘴被“杂牌军”秘密杀害。虽然大哥已牺牲60多年了,但谈到大哥时,老人依然激动万分。在刘统三的心目中,大哥是村里最有本事的人,正是大哥那种为国、为父老乡亲不怕牺牲的行为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出力,这么多孩子不让他们为国家出力让他们干什么,好男儿就应该为国守大门。”刘统三说。

  “当兵就意味着牺牲,万一有一天真打起仗来,您有4个儿子在部队,您不害怕吗?”记者问。

  老人爽朗一笑,回答道:“有啥好怕的,即使国家真的需要我献出一两个孩子,那也没啥。国家对咱也不错,现在每月还发给我30元补贴——做人要知恩图报。”

  刘统三的二儿媳在一旁说:“当年,五弟、六弟同一天体检,同一天参军。当时,我问公公,已经走了两个了,再走两个你不觉得难受。公公说,有啥难受的,男孩子就应该去当兵。说真的,自从我嫁到刘家后,和两个兄弟相处的像亲姐弟一样。他们走后,我好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公公的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只不过老人心里更豁达,看得更远罢了。”

  在刘统三家北屋的墙上挂着一块党员文明星级牌,牌上八个金星闪闪发光,这足以向人们证明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一切。

  村民刘仁明说,从1952年起,刘统三就开始在村里当干部,一干就是44年。老人性情刚直,说话直来直去,从不在背后鼓捣人,对谁也没有坏心眼儿,前后王庄村的村民没有谁说过老人不好的。

  邻居董凤勤说:“我嫁到王庄几十年了,从没有见过刘统三和谁红过脸,左邻右舍都愿意和老人相处,这也是他的孩子们放心老人留在家中的原因之一。”

  老人心中的憾事

  在采访中,记者试图从刘统三家的相册中找一张刘家的“全家福”,可4本相册全翻遍了,也没有找到。

  刘统三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家没有照过全家福,因为孩子们总是聚不到一块儿。”

  刘统三的二儿媳说:“我嫁到刘家25年了,只有婆婆去世时,兄弟6个才聚齐一次。婆婆下葬后,不知谁提议说,好不容易聚齐了,照张合影吧。可照出来的相片中这几个兄弟的眼睛都是又红又肿,形象也不好看。10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当时兄弟几个的合影在谁手里。后来,兄弟们再也没有聚齐过。”

  10多年前,刘统三的老伴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刘统三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伴儿的事,能不让孩子们操心的事绝不让孩子们操心,更不让在外当兵的儿子们分心。

  老伴患病两年后,再次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老伴去世前的那天晚上,刘统三和二儿子、二儿媳守在病床前。看着母亲心事未了的样子,儿子和媳妇知道母亲是在想部队上的孩子们。征得刘统三的同意,二儿子连夜通知了哥哥弟弟们。

  “那天晚上,婆婆一直不肯闭眼,直到听到大哥开车进村的声音,婆婆才闭上了眼。大哥一进门,就扑倒在灵床前,抱着婆婆的头放声痛哭。因为婆婆的病急,再加路途遥远,兄弟4个都没有能和他们的母亲说上一句话。”刘统三的二儿媳遗憾地说。

  刘合全,现任王庄村治安主任。刘统三老伴病逝的当天晚上,他也在刘统三家。刘合全说,老太太养育了6个儿子,临终时,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媳妇守在身边,要是孩子们不在部队而是在地方工作,也许老太太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也没有啥后悔的,总得考虑了大家才能顾小家。”刘统三说。

  刘合全知道,虽然这位与自己相处多年的老人嘴上这么说,但在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对老伴有所亏欠。

  把军属光荣牌挂在爷爷门口

  今年刘统三的孙子刘义龙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春某军校录取。

  得知孙子也被军校录取了,刘统三高兴极了。他对二儿媳说,让义龙好好跟他大伯、叔叔学,在部队上好好干。

  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后,刘义龙跟他妈妈商量说:“学校开学后,‘军属光荣’的牌子很快就会发下来,等牌子送来后,一定要挂在爷爷门口, 把我的牌子和伯伯、叔叔们的牌子挂在一起,爷爷想我们时就可以看看它。”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