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文化鹤壁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阿斗寨遗址上话阿斗
阿斗寨遗址
阿斗寨寨门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斗寨遗址上话阿斗
本报记者 陈志付 文\图

  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阿斗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可是,这位亡国之君在自炎兴元年(公元263年)投降司马昭至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去世这漫长的8年间,他的行踪和经历在史籍上无任何记载,竟是一段空白。

  然而,在鹤山区鹤壁集乡的蜀村(与安阳市接壤)一带,阿斗晚年的生活故事在百姓中盛传至今,千古不衰。蜀村人乃至毗邻的安阳市的百姓对蜀村曾是放逐刘禅之地确信无疑。按照蜀村一带百姓的说法,刘阿斗将前人打下的蜀汉江山断送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亡国之君历来不招人待见,他投降司马昭以后的经历自然无人问津,史书上除了讥讽他“乐不思蜀”之外,并没有记载他被放逐到蜀村以后的情况。

  废墟之中的阿斗寨

  鹤壁集乡蜀村是个久负盛名的花卉之乡。相传,1700多年前的刘阿斗投降后被司马昭放逐到蜀村,他在蜀村养花种草,与民同乐,从此这里的养花传统世代相传。这些年来,观赏花卉已不是人们到蜀村来的唯一目的,村东的阿斗寨成了大家追寻阿斗当年生活足迹的必到之处。

  阿斗寨与蜀村之间仅隔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当地人称其为金线河。记者在当地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跨过金线河,便来到了距蜀村不到0.5公里的阿斗寨。今年66岁的村民侯桃山在当地是个有名的“三国通”。他告诉记者,刘禅身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当他看到蜀国大势已去、国将不国的时候主动自缚降魏,由于他“乐不思蜀”,消除了司马昭的猜忌,投降后他便被封为“安乐公”,传说他被封为“安乐公”后不久就从洛阳放逐到了蜀村。

  在前往阿斗寨的路上,侯桃山等村民们一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地为记者讲述起刘阿斗的故事来。村民们说,蜀村方圆一二十里内大多地名的来历都与刘阿斗有关联,像龙宫、马庄、闾寨以及安阳境内的龙泉、彰武等等,每个地名都包含着阿斗的历史传说,蜀村这一地名就更是如此了。传说与蜀村毗邻的鹤壁集乡龙宫村曾有阿斗所住的“龙宫”;蜀村周边的七个闾寨(村)、四个马庄(村)分别是司马昭为监视刘阿斗而驻扎军队和饲养战马的地方;蜀村南边有座小山自古被称作将军寨,当年带兵监视刘阿斗的一个将军死在这里后就埋在这座小山上,后人便称其为将军寨;因巴蜀地区有条金沙江,阿斗来到蜀村后村旁这条河就一直被称为金线河;紧靠蜀村北边的安阳龙泉镇龙泉村是刘阿斗取水和饮马的地方,后取名龙泉;蜀村北边还有个村名叫彰武,相传也是以阿斗的父亲——蜀汉先主刘备的年号“章武”命名的……

  阿斗寨坐落的这个小山名为阿斗山或万柏山。放眼望去,只见山上万木葱绿,山下碧水环绕,说这里山清水秀当不为过。村民王海生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听老人们说金线河从前河面宽阔,可以行船,河里鱼虾无数。阿斗山上的柏树虽历经砍伐却越伐越旺,当年刘阿斗闲得无聊时经常在山上数有多少棵柏树,有一回连续数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没数清,于是刘阿斗便对身边的人说,干脆叫它万柏山吧。村民们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根据祖祖辈辈的传说,他们这一带有阿斗留下来的很多历史遗迹,可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遗迹基本上都被毁灭掉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有价值的遗存当数蜀村的阿斗寨了。

  来到山顶,首先见到的是保存尚为完好的古老的寨门,村民告诉记者,进了寨门就是阿斗寨了。只见寨门已经有一部分埋于土中,门额上三个石刻楷书大字依稀可见,尚能看出“中山寨”三个字来。关于“中山寨”题字,“三国通”侯桃山介绍,当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刘备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从此浴血奋战几十年才打下了蜀汉江山,后来刘阿斗继承帝位长达40余年,最后投降司马昭并被软禁在蜀村,他在怀念先人的同时内心又充满愧疚,于是便在寨门上题写了“中山寨”三字,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愧疚之情。

  进入寨门,里面便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地,平地四周,壁立陡峭的石砌寨墙高度在10米上下,但多处已经坍塌。平地的中央还残存着一片古建筑的废墟,残碑散落遍地,一块龙头碑的断片上依稀可见“流芳百世”字样。村民们介绍,阿斗死了以后,他在这儿的住所逐渐被改建成了庙宇,并在经过了无数次维修和建设后规模十分宏大。可是,在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阿斗寨被战火毁坏得差不多了,直到后来的“文革”前期,这里的古建筑最终被毁坏殆尽,上面的木材和石料都被运到山下,用于兴修水利和建造房屋了。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看见的这几间简易的房子,是几年前村民自发集资在废墟上建起来的、专门用来免费接待前来阿斗寨游览的各地游客的。

  蜀村人说阿斗

  记者与随行的村民登上阿斗寨时,正赶上几位村民在这里演唱戏曲《诸葛亮吊孝》。侯桃山告诉记者,附近的群众平时喜欢聚集到阿斗寨谈论三国故事,唱一唱三国戏曲。他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形象,从而让一个才疏学浅、碌碌无为、贪生怕死、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家喻户晓。然而,蜀村一带的百姓对文学作品中刘阿斗的形象并不认可,他们反倒认为刘阿斗在刘备死后能够使蜀国继续存在了40余年,这本身就说明阿斗并非庸碌无能之君。

  与侯桃山有着基本一致看法的王海生同样酷爱有关三国的各种历史书籍,他说,刘备生前,诸葛亮曾夸赞刘禅聪明。诸葛亮还在《与杜微书》中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中甚至称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恒公相比。“在三国争霸的历史时期,刘备和诸葛亮相继去世后,蜀国还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再说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是不符合客观历史的。”王海生这样说道。王海生还说,阿斗投降时已经56岁,在蜀国当了40余年的皇帝,在他动荡的一生中饱受乱世纷争、征战杀伐之苦,他自缚降魏,应当被视为顺应时势、弃战求和,从而避免生灵再遭涂炭。至于刘阿斗在被俘后曾向司马昭表示“此间乐,不思蜀”,甚至佯装无能,故作傻态,只是他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使出的明哲保身的计谋而已。因为,司马昭是个口蜜腹剑、心狠手辣、铲除异己用不着理由的人,即后人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安排人为阿斗表演巴蜀歌舞,意在激起阿斗的思蜀之心,试探阿斗有无谋反之意。而阿斗表现出“乐不思蜀”的样子,恰恰说明了他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因为如此,司马昭才对刘阿斗消除了戒备心理,对身边的人说:“我无忧矣!”这样一来,才会有《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的“刘禅被迁到洛阳不久便被封为‘安乐公’,并‘享有’极高的待遇”。

  王海生说,刘阿斗在国破家亡后不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还是三国中唯一得以加官晋爵、享受富贵的亡国之君。传说中,距蜀村北不到一公里的吴家洞村(属安阳市)曾是关押吴国俘虏的地方,该村原名洞上村,在魏灭蜀汉后十五年东吴灭亡,司马氏将吴国战俘押解到洞上村的地洞里囚禁起来,并对吴国战俘说:西蜀自动投降,就让刘阿斗住到山上;东吴死战不降,只能被关在洞里。

  蜀村一带的传说认为,刘阿斗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不久就被押解到蜀村这个不为外界所知的地方,并赐给他方圆十里的土地。尽管这样,司马昭还是对刘阿斗不放心,命令曹、邓两个将军带领军队将刘阿斗的封地包围起来,直到刘阿斗死去为止。

  在今天的蜀村,种植花卉成了村民致富的一个主要门路,百姓多以种花为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花匠。传说刘阿斗与家眷一起被流放到蜀村后,将养花技术也带到了蜀村,他在蜀村养花种树,与民同乐,安度晚年。王海生说,蜀村人祖祖辈辈受到阿斗养花遗风的熏陶,种植花卉成了蜀村的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蜀村已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

  专家学者“找”阿斗

  刘阿斗自降魏至死亡的8年时间里,他的行踪无籍可考,被称为千古之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的蜀村及其阿斗寨吸引了不少专家和学者探究的目光。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著名史学家牛桂林等先后来到蜀村进行实地学术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刘阿斗晚年生活在鹤壁。孟繁仁在媒体发表了《揭开阿斗晚年行踪之谜》一文,介绍了他两次来到蜀村实地考察的情况及其收获,并且肯定地说:“我对这里曾经是放逐刘禅之地确信无疑。”

  牛桂林在媒体刊发了学术论著《阿斗魂归何方》。他指出:“无论如何,我认为蜀村和阿斗寨存在的现实,绝不是历史虚幻,更不应掩埋于千古历史封尘之中。”并且得出了“刘阿斗埋葬在河南省鹤壁市”的结论。

  蜀村村民说,相传阿斗墓与蜀村的侯氏祖坟相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安阳市修建龙泉水库时曾挖掘出阿斗墓碑,水库建成蓄水,这块碑一直淹没在水库里。

  孟繁仁等专家学者认为,刘禅投降被迁至洛阳后,洛阳是晋朝的帝都所在,不可能让一个亡国之君一直在那里居住和生活,迁刘禅到外地放逐软禁,符合历史逻辑。同时,就全国来说,只有鹤壁的蜀村一带历代流传着关于阿斗的大量历史故事,结合这里的历史遗存及地理因素,可断定蜀村为阿斗晚年生活的地方。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