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斩马谡 英雄泪为谁流
诛魏延 究竟谁人之过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07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诛魏延 究竟谁人之过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对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延忠心耿耿,无端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

  

  ●“谋反”过程回放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延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屡次委以重任。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谋反也在预料之中。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延谋反有什么关系?魏延谋反为什么会涉及到诸葛亮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据《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临终前,诸葛亮召开了一个秘密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祎等人。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不要继续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国,撤退的时候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即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自己开拔。做了这个安排后,诸葛亮就病故了。费祎向魏延传达了丞相的命令,果然魏延一听就跳起来:“让我断后?不对吧,丞相去世了,可我魏延还活着,还可以带领部队继续北伐,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误了?再说我魏延为什么要给杨仪断后?”坚持要跟费祎继续部署北伐,费祎借口要去劝说杨仪,跳上马掉头就跑,魏延才知不该放走费祎,赶快派人去打探,探子报杨仪准备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先带着部队撤回成都。魏延怒火万丈:你撤我也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走一路烧一路,把桥、路都给毁了,一直撤到了南谷口。杨仪带着部队往回撤的途中,发现路桥都被毁坏了,两个人的积怨更深,于是都上书朝廷告对方谋反。一日之中,两封告状信先后送到了刘禅的御前。刘禅看不明白,就把董允、蒋琬找来商量: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说:“陛下,臣等敢担保,杨仪是不会谋反的,而魏延谋不谋反,不好说。”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北上拦截魏延,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延,两路军队把魏延堵在南谷口。魏延带着几个亲信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延的首级送到杨仪的面前,杨仪把魏延的脑袋扔到地上用脚踩,然后诛杀了魏延三族。

  ●反叛实为内讧

  对此,易中天的看法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合逻辑。为什么说事出有因呢?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诸葛丞相下令魏延断后,就该服从,怎能擅自行动,挥师南下呢?是撤回成都还是想回去颠覆蜀汉政权呢?而且为什么要断掉杨仪的路?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魏延谋反,为防止杨仪救驾才毁坏沿途的路桥,所以魏延被诬事出有因。

  不合逻辑是说以魏延当时的能力、实力,不足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他要造反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的话,应该就近投降,没有理由南下。所以陈寿就推测,魏延的本意不是去投降曹魏,而是想诛杀杨仪。以魏延当时的地位、威望、功绩,如果杀了杨仪,接诸葛亮班的应该就是自己,这样就可以继续北伐了。据此可以判断,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讧,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

  杨仪撤回成都后非常得意,他认为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安全带回来了,还除掉了反贼魏延,劳苦功高,应该给他加官才对。但是,接替诸葛亮职务的却是资格比他浅的蒋琬,杨仪被闲置起来,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军队,所以他牢骚满腹,费祎去安慰他,杨仪就大发牢骚,说:“早知道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费祎将此话如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罢了官。杨仪却还不安分,在流放的地方还是继续发牢骚、诽谤朝廷,最终自杀身亡。所以杨仪和魏延内讧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谁为魏延一案负责?

  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历史学家的看法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责任,杨仪出于个人恩怨杀了蜀国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延的罪还大,况且魏延毕竟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大功无大错,何至被诛灭三族?量刑如此之重完全是杨仪的原因。可是杨仪也有委屈,杨仪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才撤退的。

  那么,是魏延的责任?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密令给魏延,让魏延代理他的职务扶丧回成都。这样,责任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两道命令一下,不是存心要让他们内讧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认为,魏延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但是易中天认为这一说法不可靠,裴松之也说“此乃敌国传闻之言”,敌方的言论是不可信的,因为魏延不在诸葛亮身边,魏延怎么可以扶诸葛亮的灵柩往南走呢?而且《魏略》记载,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杨仪上疏说魏延准备向北投降曹魏,但魏延为什么要往南行呢?因此,不能说是诸葛亮一手策划了这起冤案。

  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把视线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有人提出说是因为诸葛亮与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

  魏延曾经向诸葛亮建议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度陈仓没有区别,危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能制胜。然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最终却没有采纳。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然而他的北伐正如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所言,是“积年无成”。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对于这三个原因,诸葛亮心知肚明,他坚持北伐是想把蜀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战争上,然后靠北伐来振奋蜀国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一直对他的政治理想耿耿于怀,不肯罢休。而作为蜀国后期唯一的猛将魏延,很可能就是他死后的北伐继承人。魏延是个坚定不移的抗曹分子,诸葛亮料定他不会放弃北伐,他一定还要坚持打下去,而且诸葛亮很了解魏延,他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总觉得不得志,只是碍于诸葛亮的威望不敢轻举妄动,现在诸葛亮病故,杨仪等人哪里还镇得住魏延?没有办法,只能随他去了。因为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保卫蜀汉政权,只有保住了蜀汉,将来复兴汉室、还于旧都才有希望。这就是诸葛亮的一片良苦用心,他临终时想到的就是保住蜀汉。但是,诸葛亮去世30年后,蜀汉还是亡了。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