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演艺道路纯属偶然
“纯属偶然,偶然得不能再偶然了,其实就是想找一个离家近一些的单位”——这是林永健对自己走上演艺道路的形容。林永健是山东青岛人,上学时学的是自来水专业,1986年,林永健被分配到崂山水库工作。水库离家很远,林永健感到上班不太方便。一天,林永健买了一份《青岛电视报》,在一个角落刊登着青岛话剧团招收学员的通知,林永健的姐姐看到后,逼着弟弟去考试。
姐姐为什么能看出林永健有表演才能呢?林永健笑了:“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电影,爱讲故事,表演过小品,可以说在同龄人中显得表演欲很强。”说到这里,林永健讲起了一件趣事:由于他的眼睛小,又特别淘气,就得了一个“小日本”的外号。看到老演员方化将奸诈的日本侵略者塑造得活灵活现,林永健很是羡慕,闲时就在家里扮演日本鬼子,腰里扎条皮带,别上一把雨伞当军刀,在家里走来走去。为了更逼真,林永健还剪了一小块黑胶布贴在鼻子下,充当“仁丹胡”。等到神气够了,林永健一撕“胡子”,顿时疼得龇牙咧嘴,姐姐回到家,发现他的鼻子下红了一块,就问是怎么回事儿,林永健怎么也说不出来。
当了10年群众演员
说起林永健考青岛话剧团的经历,尽管已经时隔多年,但他仍然记忆犹新:“走进考场,我念了一段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讲了一个《猴吃西瓜》的寓言故事,唱了一首歌《三套车》,又表演了一个叫《考场作弊》的小品。”最终,林永健被话剧团录取了。“众所周知,青岛人往往是男的帅气,女的漂亮,后来我听说有的老师一见到我的照片,就在后面打了一个叉,认为我的外貌不够格,但有的老师认为我比较有个性,不妨试试看。”进团之后,林永健和其他学员朝夕相处,慢慢地摆脱了自卑,“可以说我非常用功,觉得自己也不比人家差。”1986年底,林永健表演的小品在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播出,可以说,他和中央电视台的缘分从那时就开始了。
1990年,林永健南下参军,成为广州军区话剧团的一员。可以说,从1987年到1997年,林永健在话剧舞台上一直在担任群众演员,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难以忍受的,可林永健认为这10年对自己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且他乐在其中:“如果演主角,只能演一种人,要是演群众演员,同一场话剧就可以演很多个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积累。”
33岁当上“北漂”
1997年,林永健出演了电视剧《和平年代》,之后他的演艺道路出现了转机,由群众演员成为了话剧团的B角,后来又成为A角。2000年,33岁的林永健已经成为了台柱子,按说他应该知足了,然而他却毅然选择转业,来到北京发展事业,成为一名“北漂”。那时的林永健,四处找剧组推荐自己。后来,在好朋友吴军的帮助下,林永健结识了张国立,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扮演了卢大人,这为他打开了局面。2002年,林永健二次入伍,成为空政的一员,同年他出演了《历史的天空》中的朱一刀。随后,林永健的片约不断,不过找上门的都是一些反面角色。说起这些,林永健很感慨:“我当然想多演好人,但是毕竟我是演员,既然答应人家演了,就算演坏人,我也要演好。再说人家也没有用枪逼着你,又管吃又管住,还付给你片酬,你凭什么不好好演呢?”
有些人认为林永健具备独特的外貌条件演坏人,只要往那儿一站,挤眉弄眼就行了,实则不然,“就连挤眉弄眼都有学问,否则为什么有人挤眉弄眼观众就喜欢,有人这么做观众就不喜欢呢?”为了演好那些反面角色,林永健也下了一番狠劲儿,眼神、表情、语气,通过这些细节,那些反面角色稳稳地立在了荧屏上,让观众们在痛恨角色的同时,深感这个演员戏演得好。
运用方言为角色添彩
观众们不难发现,林永健有一个本事,就是讲起各地方言来很地道。山西话、河北话、山东话、天津话……这些方言都出自林永健扮演过的角色之口。其实从1998年,林永健就开始参加春晚小品《东西南北兵》的演出,直到2005年的《装修》,林永健一人分饰三角,让广大观众真正记住了他。尤其是那个操着天津话的大姐,一出场就喊:“干嘛呢,干嘛呢,你们介(这)是干嘛呢?”顿时让人笑破肚皮。林永健告诉记者,为角色配上天津话是自己的创意,“我在演电视剧的时候,深刻体会到方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只要把方言说得地道,当地人的特点一下子就出来了。”观众可能不知道,一开始让林永健扮演三个角色他还有些不情愿,“当时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审查《装修》了,人还没找齐。后来导演就让我客串一下那个妇女角色,我一听还不太高兴,尽管我长得不怎么样,可还是挺阳刚的,最后实在是没办法,我说那就试试看。没想到审查的时候我刚一出场,台下的人就乐了,我看效果不错,就答应演了。”
演喜耕田
终于“改邪归正”
这次林永健为观众带来的角色,是一位晋北农民喜耕田,他善良、朴实,同时还带点儿小狡猾,这让林永健觉得很过瘾:“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缺点有优点,这才真实。就像我在《城里城外》里演的冯大奎,本性很善良,但又有些狡黠、抠门儿。其实在咱们的父辈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那个年代经济条件有限,不少人都会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冯大奎就是一个爱算计的小人物。”
相对于冯大奎,喜耕田更为正面,林永健说自己很高兴能演一个真正的好人。在拍戏期间,林永健每次都是从住地走到片场,“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是为了多观察观察农民兄弟,多和他们交流,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演地地道道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林永健经常听到农民对他说:“我们都分不清你是农民还是演员了。”这让他非常高兴。由于剧组要等季节拍摄,周期很长,林永健推掉了很多片约,他一点儿都不后悔:“演一部好戏的机会很难得,我觉得《喜耕田的故事》是一部值得让我等的好戏。”
记者注意到,戏中喜耕田的年龄比林永健大出不少,这让他在表演上是否感到有难度?林永健连连摇头:“没有,而且我就喜欢扮演年龄跨度大的角色。在电视剧《金婚》里,我从20多岁演到70多岁,我觉得特别过瘾。”这里的自信源自多年话剧表演积累下的扎实演技。
林永健是一个真诚的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实实在在,这种真诚更体现在表演中,他用心为观众带来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这种真诚会不会在无形中发生变化?林永健的回答仍是那么实在:“不会,因为我今年已经38岁了,不是18岁、28岁,我这份真诚是不会改变的。”(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