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消费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投资理财应避免“四大误区”
合理安排支出
打好财富基础
理财规划:宜早行动 重在坚持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07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规划:宜早行动 重在坚持

  “做理财规划?我月收入才4000多元,还没这个必要吧?”去年硕士毕业、现供职于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唐松告诉记者,理财规划应该是等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专业人士来打理的时候,“至少还要10年,那时可能才会事业有成。”

  “这种对于理财规划的看法比较普遍”,北京太合富晨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丙森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理财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许多人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对理财工具的运用也不够充分,但对许多人而言,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越早开始越好,二是越长期越好。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投资理财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即“时间的复利”。如果对比两个目标一致的理财方案,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一个理财方案是: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第二个方案是: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然后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

  对此,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毕竟到60岁时,第一个理财方案的本金只有10万元,而第二个方案却有30万元之多。然而,据专业理财公司的计算数据显示,在年理财收益率为7%的情况下,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那么60岁时可以拿到的金额为70多万元,而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最终能够拿到的金额却只有60多万元——尽管后者的本金是前者的3倍。这就是被理财行业称之为“时间的复利”效应。由此不难发现,对于个人而言,越早开始理财,未来会越轻松。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理财,实际上就是对财富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等。

  现金管理是理财的基础,包括各项收入的筹划和管理,各项税费的管理,各项日常支出的管理,以及现金的积累和短期储蓄等,具体的管理工具和形式有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各式各样的储蓄方式,各种各样的支出方式,以及各种各样的节俭手段等。资产管理是理财的重心,包括对房产、店铺等固定资产,以及储蓄资产、投资资产、保险资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债务管理是理财的关键,主要是把债务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起到优化财务结构的作用,比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揭贷款买房,从而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风险管理是理财的关键,即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家庭财务状况处于良性发展之中。投资管理是理财的重点,即通过投资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总之,理财就是个人和家庭各种与财富有关的活动的总称,是一生的财富规划,是现代人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必要素质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人生的理财规划中有两个重要目标,即子女教育和个人养老,如果在这两方面没有规划好,那最直接的后果,一是造成未来孩子的教育经费不足,二是可能导致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

  在子女教育方面,如果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计算,一直到孩子大学毕业,人们得储备一大笔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城乡居民储蓄目的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需求。既然子女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理财需求,为人父母者就应该尽早着手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成家时就开始进行子女教育规划,其经济压力会比孩子上小学之后才开始打算小很多。子女教育理财则可以选择银行存款、国债等安全性比较高、收益率较低但风险最小、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

  在退休规划方面,为了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也应尽早着手准备,这样一旦遇到疾病等大量资金需求时,就能坦然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应了解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有关政策,根据其具体情况相应地参加社会保险,依托国家提供的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机制来构建自身的退休养老规划;同时制订相应的投资计划,帮助人们在退休前积极准备足够的养老金。此外,还应尽早实施个人储蓄性养老退休计划,采取购买商业保险等办法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眼下有很多的理财产品可供选择。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项一生的财务计划,越早准备,效果越好,尤其是针对养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额支出的理财需求,应该尽早着手准备,并长期坚持。

  理财:即对于财产(包含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经营。多用于个人对于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的经营,是指个人或机构根据个人或机构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设定想要达成的经济目标,在限定的时限内采用一类或多类金融投资工具,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达成其经济目标的计划、规划或解决方案。 (王信川)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