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壶中有乾坤
紫砂壶王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家讲坛·传奇紫砂壶》系列之三
壶中有乾坤

  从喝煮茶到吃典茶,再到冲泡散茶,最终,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从此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神奇的紫砂壶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当我们用其喝茶、品茶的时候,不仅品尝到了茶的美味,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紫砂壶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中,正所谓一壶一世界,壶中有乾坤。

  

  推动茶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喝茶的民族,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吟咏与赞美也毫不吝惜。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好茶成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俗称《七碗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首诗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理论依据之一。

  茶在汉代以前,作为中药被人们饮用,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然而当茶变成了日常饮料后,中国人的喝茶方式发生了多次重要变化。从汉代到唐代,中国人主要煮茶、煎茶,因此用陶土烧制的瓦罐子或用金属材料敲成的茶铫子是最受欢迎的茶具。到了宋元时期,人们吃茶时首先要把茶饼或茶糕掰开、碾碎,加一些点心,然后倒入开水,用竹筷在里面搅拌,这种制茶汤的方式使景德镇生产的瓷碗、瓷盏备受欢迎。明代,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发生了又一次巨大的变化,为了减轻茶农的负担,删繁就简,一改前人的奢靡之风,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除民间向朝廷进贡团茶的制度,号召大家冲泡散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一批紫砂艺人审时度势,开始设计制作适宜冲泡散茶的紫砂壶,并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承载民俗文化的愿望与企盼

  过去的紫砂艺人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长期扎根在民间,尊师重教,尚礼崇仁,所以能够把百姓许多美好的心愿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回眸600年紫砂发展史,紫砂壶的主题从来都是老百姓的心声。比如“鲤鱼跳龙门”,这样美好的愿望在一款名叫“鱼化龙壶”的紫砂壶中得到了承载与发扬。“鱼化龙壶”壶身波涛汹涌,巨浪当中有一条鲤鱼,壶盖上祥云飞舞,在彩云中有一条龙。这款壶在清道光年间首先由邵大亨制作,此后还有许多壶艺家都制作过这种壶。虽然不同的壶艺家在细节处理上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鱼化龙壶”的主题始终没有变,表达了天下百姓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美好愿望。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化干戈为玉帛也是民间的一个美好愿望,这样的愿望同样在紫砂壶中得到了体现。曾经担任过上晦画院院长的唐云先生收藏过一把壶,名叫“博浪锤壶”,壶身上有一个黑色的圆球,壶体上方有一根链条,是一种兵器。为“博浪锤壶”题写壶铭的是清末著名书法家、鉴赏家梅调鼎,一共12个字:“铁为主,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意思是过去的博浪锤是铁铸造的兵器,而眼前的博浪锤是紫砂制成的茶具,今非昔比,把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愿望传达得既生动又自然,令人拍案叫绝。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相信,正因为紫砂壶凝聚、承载、表现了许多民间愿望,因而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

  实现使用与艺术的结合

  紫砂壶在实用和艺术把玩的结合方面显现出了卓而不群的优势。它既能喝茶又能欣赏,既能把玩又能陶冶情操,既能体现主人的艺术趣味又能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

  传说很久以前,扬州府一个年迈的师爷告老还乡,许多人都想替补这个肥缺,知府大人决定公开招聘有才之士。考试那天,来了一群饱学之士,知府大人亲自出题,他将一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壶盖上刻有4个字的的紫砂壶往考场上一放说:“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随壶传。今天谁能依据这把壶吟出一首诗来,谁就是胜者。”于是大家开始琢磨,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华丽的诗篇,但知府大人却总不满意。所有的人都交卷了,只有一个小伙子端坐在考场中,一个字也没写。知府大人走过去想问个究竟,小伙子说,我的诗已经刻在那壶上了。只见小伙子从容走到那把壶旁边,一边旋转壶盖,一边开始念他的作品:“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知府大人大叫一声妙,当场宣布今天的胜者就是这位小伙子。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壶盖上虽然只有4个字,却是一首回文诗。

  与古老学说绝妙结合

  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大千世界的根本,早在西周末年就有人说过,五行相杂,已成百物。做紫砂壶使用的泥料俗称五色土,五色土中有水、土和金沙,在烧制过程中要用木头点火,一把紫砂壶恰好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

  西周末年的思想家伯阳父很早就提出一个哲学问题,阴阳相生相克。伯阳父认为,阴阳调和万物生长,阴阳失调天下大乱。老子也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而紫砂壶既负阴又抱阳,我们可以在任何一把紫砂壶上看到阴阳同在,任何一把紫砂壶都是立体的阴阳太极图。

  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任何人都可以在紫砂世界中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儒家学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中庸,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也就是要追求平衡与协调。对于紫砂艺人来说,追求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正是他们一贯的原则。在泥料的选择上,紫砂艺人追求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十分契合中庸之道,更不用说喝茶、品茗本来就是与中庸之道一脉相承的生活方式。

  道家崇尚自然,取法自然,自然是最高境界的一种存在。道家追求“幽野之趣”、“闲远之思”,推崇“无执、无为、冲虚自然的清净之境”。到了魏晋时期,这一思想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归隐山林、浪迹天涯、放浪不羁,追求精神自由。对于紫砂艺人来说,取法自然是他们的追求。

  紫砂壶和佛家从来就是有缘的。我国有案可查的第一把紫砂壶叫“树瘿壶”,就诞生在佛门圣地金沙寺。赵朴初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与其守着千百部经文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还不如吃茶去。“吃茶去”乍一看很直白,其实是禅语,蕴含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除此之外,在外形的设计上,僧帽壶、百衲壶、佛海容天壶等,体现的都是佛家的理念。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