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领MM”谁偷拍
寻找孟姜女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07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溯凄美传说的真相,《探索·发现》带您——
寻找孟姜女

  秦始皇为防御外敌的入侵,下令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强征无数民夫前去服役。新郎杞良被征之后,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进了长城墙里。他的妻子孟姜女千里迢迢来寻找丈夫,当得知丈夫已不在人世后,便坐在城墙边大哭了三天三夜,800里长城竟在哭声中顷刻倒塌,露出了丈夫的尸骸。孟姜女重新埋葬了丈夫,独自一人走到大海边,投入了万里海涛。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果真有孟姜女这个人吗?她哭倒长城的故事难道真的发生过?

  ■孟姜女不姓孟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民俗学家,他是最早系统化、科学化研究孟姜女故事由来的权威学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写出了一篇当时轰动史学界、民俗学界的著名论文《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明确地提出《左传》中的杞梁妻就是孟姜女的原型。

  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山东省已故的徐北文先生多年从事齐长城和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他在《齐长城与孟姜女的故事》一文中,对此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云谁之思?美孟姜矣”。这是《诗经》中的两句话,宋代理学家朱熹注释道:“孟,长也,姜,齐女。”通俗地说,孟姜,按先秦的女子称呼,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因为最初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因此“姜”姓也就成了国姓,同族之后的后代统统姓姜。“孟”这个字是排行的称谓,老大称“孟”或“伯”,孟姜就是大姜,按现代的习惯称呼就是“姜大姑娘”。

  顾颉刚在他的文章里也分析道,孟姜必定是齐国年轻貌美女子的代称,在当时齐国的贵族中,必定有一个名叫“孟姜”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因为她美丽的名气太大了,私名就慢慢变为通名,凡是美女即称她为“孟姜”。

  ■添枝加叶的传说

  杞梁妻演变为孟姜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顾颉刚以及我国众多民俗学大家多年的研究,答案基本上一致:人物的转换就在于故事的流传中有人添枝加叶。

  关于孟姜女原型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为报6年前平阳战役之仇,亲率大军远道偷袭晋国,因晋国有所防范无功而返。回军途中,又顺路偷袭莒国,杞梁作为齐军的先锋战死于莒国都城且于门。庄公归来,在临淄郊外遇见杞梁之妻,想就地祭吊杞梁。杞梁之妻不以为然,对庄公说如果杞梁有罪,则不必祭吊,如果无罪,则他有家有室,我不能在郊外接受您的祭吊。庄公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就前往她的家里进行了吊唁。

  庄公袭莒,杞梁战死是公元前550年的事,这在当时成为了一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当然,也常有文人把它写进自己的文章里。

  杞梁之妻在战国以前是不受郊吊,在西汉以前是悲歌哀哭,直到西汉后期,故事的核心终于有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崩城之说”出现了。《左传》中的杞梁妻可以视为历史的真实记载,而刘向笔下的杞梁妻却变成了文学形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关于杞梁妻故事的演变,越来越接近如今流传的孟姜女的故事,也可以说孟姜女故事的雏形已经显现。

  唐朝末年,这个故事竟然有了更大的变化,诗僧贯休的一首《杞梁妻》可谓石破天惊:“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这首诗的出现相当关键,它把春秋时期死于战事的杞梁变成了秦朝死于修筑长城的杞梁,长城就这样与杞梁夫妻结缘了。

  ■难解哭城之惑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左传》里短短的几句话演变而成,前后经历了1000多年,尽管学术界对这一转变过程没有太多异议,然而,围绕孟姜女究竟应该哭的是什么城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尽管《左传》里并没有杞梁妻哭夫,更没有哭城的记载,但是杞梁妻在听到心爱的丈夫不幸殉国的噩耗之后,肯定会悲痛欲绝。因此,汉代的刘向才有了杞梁妻枕着丈夫的尸体在城下恸哭,城墙为之崩塌,然后投淄水而死的记述。

  杞梁妻所跳入的淄水,就是今天山东淄博境内的淄河,它发源于淄博市南部的博山区,而后北上,流经淄川、临淄两区,最后从东营进入渤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王吉怀分析认为,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杞梁妻的郊吊、哭夫、投河,应该以发生在齐国的临淄城外最为合理。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广大地区都有流传,只不过版本却不一样,而当杞梁妻这个原型逐步演变成了孟姜女之后,杞梁妻的名字就很少有人再提起了,孟姜女也就不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了,谁喜欢她,谁需要她,她就会在哪里出现。

  (本文素材由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提供)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