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鹤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腊八到 粥料俏
手机丢在酒楼
老板亲自奉还
购买新28类食品一定看生产日期
爱心捐款
温暖冬日
青年美协作品网上展出
受青睐
校园“人情消费”莫过头
暖气费已交
何时可以供暖
上市自行车 未见新编码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人情消费”莫过头

刘善新

  一小学生几天之内收到20多张贺卡,在同学间感到非常荣光,并购买价值不等的贺卡以回赠。家长见状,深感担忧(见本报1月11日三版《人缘好不好,看卡收多少》)。

  显然,孩子为还“人情礼”购买大量贺卡,花费不少。据一家媒体报道,学生彼此赠送昂贵贺卡仅是“人情消费”中的一种,全国各地不少小学、中学的“人情消费”不仅数额惊人,名目也繁多。生日庆贺、节日祝贺、得奖请客、毕业留念、感谢恩师……如此盛行的校园“人情消费”使多数学生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有些学生苦于囊中羞涩,在“人情消费”上耗费掉许多金钱和精力,也有些住校生为此节衣缩食,弄得身心疲惫不堪。

  岁末年初,同学间互赠贺卡和礼品以表友情,本无可厚非。正如专家所言,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同学之间彼此送些小礼物可促进友谊、增进团结,可以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但不少学生一味地追求“人情消费”,讲究礼品的高档,以致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并多习惯以礼品的厚薄看待友情的深浅,以为贺卡越精致豪华,同学间的关系就越密切,礼品越贵重,小兄弟姐妹间的情谊就越深厚,甚至有的小学生认为无礼即无情,此种心理和观念不免偏颇。

  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如此超前进入“人情消费”的社会怪圈呢?笔者认为,社会大环境影响是中小学生偏好“礼尚往来”的主要原因,而家长的言传身教也给孩子带来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可见,家长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当然,学生个人也需要反省,毫无财力基础,一切开销皆要向父母讨要,却要为“礼尚往来”花费过多金钱,且还要为迎来送往煞费苦心,是不是得不偿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