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导演桑华,《龙票》、《无愧苍生》、《丁家有女喜洋洋》等多部电视剧的名字便争先恐后地跃入脑海,“主旋律”一词和桑华之间似乎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喜欢拍积极向上的作品,那是骨子里渗透出的东西,也是我的内心所向。”桑华的回答让人记忆深刻。初闻《战争目光》,便知这又是一个现代军事题材连续剧,又一个主旋律的作品,桑华在执导前就写出了一个字——“难”。
的确,《突出重围》、《沙场点兵》、《垂直打击》……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只能代表一个问题:现实军事题材的创作在近几年已经达到了高峰,无论是讲述军人价值观的,还是强调“科技强军”、“以谋打赢”的新思维提出新观念的;无论是讲对抗的,拍演习的,还是摆场面造阵势的,都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战争目光》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它其中的关键词“信息战”如何表现?它塑造的军人形象有什么特色?
●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
“从军事本体的角度思考,力求站在一个军事战略的高度。”这是桑华首先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他解释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在近年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防强国论、国防现代化都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声音,一场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正在席卷着我军的部队。桑华的想法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对当下有指导意义。他由此立意《战争目光》,就是希望站在国家、民族和军队未来建设的这一高度上,希望对国家未来的军事发展提出一种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考。
因此,桑华在创作中摆脱了近年来在军事题材电视剧中已形成的“军队在新时期生存状态艰难”的模式,摒弃了那种辛酸凄苦的军人形象,以及“呼唤理解”式的自怜自恋的创作意识。选择了一种“高起点”,用主人公江永良的敏感和忧患意识展现对未来军队建设的期待和蓝图,虽然这很艰难,却着实难得。
●第一次正面描写信息战
“从正面角度描写信息战,为未来的战争形态进行探索”是该片的最大看点之一。在《战争目光》中,故事的开篇是一次常规的红蓝军对抗军事演习,但是,当年轻的军官江永良看到演习变成了又一次“演戏”时,脑海中想象出了未来战场上真正的信息战,全剧的核心词“信息战”也由此正式引入。
可能有观众会问,很多以往的现代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也经常提及“信息战”、“C41系统”等让人觉得玄而高深的名词,或者全篇都是根据信息战背景展开的。“但是,没有一个作品是正面描写,大都是虚晃一枪,把它作为一个局部或是一个背景。”桑华看过大量军事题材作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继而也明确了《战争目光》的创作方向和突破口:全面、正面地讲述一个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的故事。
“信息战!正面写!一根难啃的骨头!”是桑华在导演阐述中的一句话,三个连续的惊叹号足以证明这其中的不易,“信息战是高科技系统之间的对抗,在这样的战争中再也看不到那种机械化的大规模地面作战,比拼的是科技,那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桑华说,以往人们理解的信息战可能是几个情报人员的隐蔽斗争,其实不对,那只是打着信息战名号的情报对抗,真正的信息战涉及“高带宽数据平台”,涉及“远程营救”、“联合作战”、“快速反应”、“城市攻防战”等人们大多没有听过的名词,真实地把这些名词展现在片子中是桑华的出发点,也是该剧的亮点,仅此一点就可谓“前无古人”了。
●国内第一高科技制作
“模拟实战图像、信息平台的电脑界面的再现,这是在任何一个影视剧中没有过的,现在我们做出来了,而且已成为电影学院的教材。”听闻桑华请来了全国最高水平的美术特技,难怪在观看该片花絮时就看到很多逼真、新颖、前卫的高科技作战画面,当时还暗自惊叹,这样的场景只有在《黑客帝国》等国外的科技大片中才能看到!“我要让主人公江永良对战争危机的意识直接由画面体现出来,让全片充满一种意识的流动。”桑华强调说,“意识流”的画面造型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主人公忧患意识的直接体现。在影片中还观察到一个细节,江永良创办的新指挥中心与军区指挥中心及郭长庆作战室在造型上有本质的不同,有一种强烈的金属感、科技感和现代感。桑华感叹:“美术造型方面也是颇下工夫,光这些高科技画面我们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完成啊。”
●一展军人的“大情怀”
《战争目光》在人物塑造上,最大特点就是演出了一种军人的“大情怀”。主要人物始终都有一种对军队建设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如江永良头脑中总是闪现对未来战争的思考,郭长庆虽然落伍了,但是他不忘自己的责任和忠诚。“这种军人的职业精神是我们要提倡的!”在剧中,无论是江永良还是郭长庆,都经历了“情感撕裂”的过程。用演员王强的话说,整个戏都在“战胜自我”,两个人在个人情感和民族利益之间犹豫、挣扎,也构成了全剧最激烈的矛盾冲突。桑华毫不掩饰对演员们的肯定,“全剧张扬人物个性,仔细刻画内心的矛盾,演员们一个比一个出彩!” (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