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相传是佛教中“天龙八部”里的两位天神。他们能歌善舞,美丽芬芳,双双翱翔在天国。待到这两位天神的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当中,则被绘成穿越在云彩之中,衣裙飘逸、彩带飞舞的姿态。因为有着如此轻盈美好的意象,将“飞天”作为元素的舞蹈并不在少数,可是在直径不足4米的舞台之上展现凌空起舞的曼妙与畅达就不常见了。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创作的《飞天》恰是这样一个在有限中营造无穷的佳作,7名舞者高挽着发髻,华贵的舞衣流动着瑰丽的色彩,悠远清亮的乐曲声中,她们柔和地呈现出各种婀娜的姿态,优雅得如同徐徐绽放的莲花。
细看舞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不难发现,她们所有人的右腿仿佛是稳稳扎根在舞台上,舞蹈中没有旋转也没有跳跃,只是用舒展的双臂、柔软的腰肢和灵巧的左腿表达着“飞翔”。原来,舞蹈演员们右腿自膝盖以下,被金属支架牢牢箍住,借此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造型,如此一来,所有的动作都受到限制,表演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飞天》,战士文工团的姑娘们还有其他多个节目的伴舞需要编排,在台下见到《飞天》的领舞孙秋月时,她刚和同伴们一起完成整台晚会中参与的第五个舞蹈,脸上的妆都来不及卸,“我们为《飞天》专门排练了两个多月,它的创意来自团里推出的精品舞蹈《士兵兄弟》,但那是一个很刚劲的男子双人舞,所以把金属支架的使用编排到我们这个女子群舞时,大家都吃了些苦头。刚开始箍腿时,好像什么动作都不会做了,每天还要练上七八个小时,等到排练结束时右腿膝盖以下整个发肿,练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右腿明显比左腿粗壮了。”孙秋月说,《飞天》需要表现一种端庄的美,实际上每个动作都需要特别使劲,才能达到稳定的控制,现在大家腿上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伤,坐久了就没法儿一下站起来,蹲下去更是起身乏力。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一共有9名演员在练习《飞天》,但是只有7名能够上台,其中有一名刚进剧组不久便受伤了,由替补的队员换下,她所付出的汗水甚至泪水,默默地洒落在了春晚的舞台下,就像那些翩若惊鸿的“飞天”身后澄澈而辽阔的背景,用宁静无华成就了惊艳。
(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