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热剧直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人 一座城 一段史
八旬老人敬业演出
天公作美降下大雾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 一座城 一段史
——访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导演董亚春

  董亚春这个名字,似乎总是与荧幕上的战争硝烟和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有着不解之缘。摄影师出身的他曾经凭借《冲出亚马逊》和《惊涛骇浪》两度获得电影金鸡奖,而他执导的电视剧《八路军》、《延安颂》也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这次身为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的导演,董亚春再次用生动的细节、恢弘的史诗,塑造了一个令国人敬仰的伟人——周恩来。

  

  他是穿起珍珠的线

  作为一位令无数国人敬仰怀念的伟人,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和感人事迹已经很多次被搬上屏幕,如何能兼顾客观真实地展现伟人风采和出新出彩吸引观众,是摆在剧组创作人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在这一点上,首先要感谢的是编剧王朝柱老师,作为在重大历史题材领域的一位出色编剧,他将眼光定位在了周恩来一生中非常光彩、人们却了解不多的一段历史之中。”董亚春解释说,周恩来在重庆的8年时间里,虽然是处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时期,但当时日寇侵略的脚步、民族存亡的危机以及抗日救国的斗争,无不让他处在种种矛盾和斗争的风口浪尖。

  “在这部剧中,最主要的三大历史事件就是汪精卫投敌叛国、皖南事变以及重庆谈判。而周恩来的一系列表现和作为,充分展示了他为国为民的满腔热忱和卓越的政治才华。”董亚春介绍说,在汪精卫投敌叛国事件中,为了防止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重蹈覆辙,导致中国主权沦丧,周恩来奔走斡旋,通过艰苦努力和动员社会各界,坚定了蒋介石等人的抗日决心,为中国民族的救亡图存赢得了更大的空间。

  当皖南事变发生后,他痛斥蒋介石背信弃义、同室操戈,周恩来坚持以党中央制定的惩办皖南事变祸首、释放叶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十二条为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使蒋介石大为恼火又奈何不得。周恩来在皖南事变以及之后重庆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但是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高超的革命斗争艺术,更展示了他爱憎分明、在强手面前决不示弱的个性与魅力。“在剧中,无论是重大历史事件还是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虽然牵涉的人物和内容众多,但都是紧紧围绕周恩来展开,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就像一根线,将所有的珍珠穿了起来,可以说是形散而神不散。”

  伟人背后的真挚情怀

  说起这部电视剧,董亚春认为,其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描写了周恩来高尚的情怀和人格的魅力,用生动的细节故事描摹出他心中的战友情、朋友情、夫妻情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在剧中,周恩来和父母之间的深厚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当父亲病重时,他自己虽然身在病榻却依然牵肠挂肚,当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他悲痛欲绝难以自持。一个传统的中国孝子的形象让人们动容。而对于身旁的战友和众多的文化界名人,他关怀备至,礼贤下士,赢得了许多的尊重和理解。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对手,他也保持着君子之风。当年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张冲与他有过很多次的交锋,两人可以说是谈判桌上的敌人。然而在重庆面临大轰炸的死亡威胁时,周恩来却毅然背起因为患病而举步维艰的张冲寻找防空洞,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四处躲避,令对方感动不已。“周恩来是一个东方道德的完人,他身上的人格魅力令今天的人们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铁三角”的精彩配合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除了剧本和导演的努力外,演员的表演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在《周恩来在重庆》中,几个主要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特型演员,但他们此次的表演,却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塑造伟人的形象,形似只是第一步。”董亚春说,相似的外形能把人们迅速带入人物的身份和背景当中,但要想完全“克隆”伟人的神韵,却需要更多的条件。“就拿这次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人选来说,虽然他的戏份并不多,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前也有外形相似度很高的演员试过戏,但和刘劲在一起对词儿,总感觉压不住,最后还是选择了唐国强来扮演。”和唐国强一样,在剧中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和扮演蒋介石的马晓伟,对于各自的人物角色早就已经是驾轻就熟了,而且多年的揣摩和雕琢,也让他们对于这两个人物的理解比一般人更进一步。“他们不仅非常敬业,同时也很用心,刘劲将周恩来的激情与内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而马晓伟则把蒋介石的阴阳两面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三个人的‘铁三角’搭档,将会变成一种经典的组合。”

  一座城市的故事

  在描述伟人的历史之外,这部电视剧同样也讲述了一座城市不平凡的经历。董亚春说:“重庆作为当时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一个重要后方,有很大的贡献,也经历了惨痛的伤害。”

  从开始拍摄这部电视剧起,董亚春就接触到了很多重庆在那段“陪都”岁月中的故事。当时因为南京沦陷,蒋介石政府匆忙迁往重庆,当时国内众多的工业设备、大学以及众多的知识分子也随之来到这里。重庆的人口在短时间里膨胀了将近10倍,一时间市民的住房和生活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随后日寇的野蛮轰炸则给重庆增添了难以忘怀的悲惨记忆。

  由于当时没有制空权,所以日本的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而人们唯一可以躲避的办法就是钻进防空洞,后来在校场口发生的惨案则让上千人命丧其中,惨不忍睹。“在承受伤痛的同时,此时的重庆也为抗战发挥着自己的力量,而且这次大量知识分子的涌入,也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风格和社会思潮,这些同当地的巴渝文化交织在一起,不仅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也给重庆这座城市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董亚春说。

  而这部《周恩来在重庆》在讲述周恩来在此地的事迹之外,也在一段段关系中国命运的实践中,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王茂华)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