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有两位志愿军战士在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相互约定,如果有一方在战斗中牺牲了,另一方将在回国后承担起儿子的责任,为战友的父母养老送终。上战场前,他们相互留下了对方的家庭地址,而且为防遗失,他们都将那张薄薄的纸片小心翼翼地装在各自的一个子弹壳里保存。
其中的一位战士在那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
战争结束后,另一位战士背负着对战友的承诺,在回到山东老家安顿好自己的母亲后,便义无反顾地去了千里之外的那位牺牲了的战友家,去照顾一位自己从未见过面的母亲。
这一去就是50年!
这位志愿军老兵的儿子说,自从当年父亲一个人来到苏北农村后,很快便成了那个牺牲的战友家里的“大儿子”和顶梁柱。几十年里,父亲侍奉老的、拉扯小的,与这个原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尤其在战友母亲卧床不起的最后几年里,已不再年轻的父亲不仅整日陪护在病床前,而且每天还为战友的母亲洗脸擦澡、端屎端尿,直至老人辞世。
在听儿子讲述自己几十年的经历时,坐在一旁的这位老人更多时间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平静得甚至有些无动于衷。只有在谈到牺牲的战友和在老家过世的老母亲时,这位刚毅的老人才泪流满面。
老人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老人说,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践和战友的约定与承诺,他从来没有过丝毫后悔,相反,他从中感觉到的是一种幸福。他这辈子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生前他未曾尽孝,母亲去世他都没能赶上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其实,在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并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对这位老人用一辈子的时间默默无闻、坚定不移地信守一个诺言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认同。但是,作为有着同样军人身份和经历的我,从中感到的却是一种特别的感动、温暖和自豪。因为,只有真正生死与共的战友,才能有这样的生死之交、生死之约和生死之托。而且,这一交、一约、一托,就是一生,就是一世,就是一辈子。
实事求是地讲,人过中年的我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在岁月的长河里,那些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们大多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最终都成了过眼烟云。其实,真正的伟大都不是在于它的超凡,而是由于它的平凡。情义和仁爱永远是我们精神家园中的永恒基石,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幸福,一种真正的幸福、一种经久不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