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台前幕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西花厅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08 年 3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西花厅
——随《周恩来在重庆》剧组赴中南海西花厅凭吊纪实

  ●初见西花厅

  

  沿中南海红墙一直到达近府右街北口处,见到那个有国徽的西北门,往里向左一拐便是西花厅。它南北长、东西窄,西墙外是府右街,北面紧靠文津街,是北京城中常见的旧四合院建筑群。

  这里静谧、古朴,仿佛匆匆流逝的时间也在这里慢下了脚步。正面的一排房屋坐落在1米多高的平台上,青砖灰瓦映衬着红色的廊柱,上方挂着黑底金字的牌匾——西花厅,此处的整个院落也因此而得名。该厅是周总理生前召开小型会议和接见内外宾客的地方。厅的两边各有数间矮的耳房,靠院的西墙,有一排西厢房。整个院落十分开阔,当中的空地上栽种着一些花木,负责保卫的战士们,正在空地上比武练拳。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切都那么真实,却又如同梦幻。这就是无数国人尊崇、怀念、依恋的伟人——周恩来曾经生活和工作了26年的地方。

  到了这里,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激动。仔细端详地上的青砖,想象着伟人的足迹曾经从这里走过,眼前扶疏的花木是否也吸引他的目光驻留。脑海中时时刻刻,总是他挥之不去的身影和种种关于他的故事与传说。虽然他已经离开了30多年,但至今这里仿佛还留存着他的身影,感染着每一个踏进这个院落的来客。

  

  ●海棠花盛开的院落

  

  顺着西侧的甬道向北走去,跨过一道大门,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平实朴素的后院。这里面积不大,曾经是周恩来的办公和居住区。小小的院落里有几棵海棠树。虽然此时虬劲的枝干上还没有一丝绿意,但人们却不难想象出暮春时节这里的娇艳与芬芳。

  据说西花厅的海棠花一向为中南海及熟悉总理家的人士所称誉。每年初夏时节,后院里的海棠花盛开,每棵树上开满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朵,芳香四溢。引来无数彩蝶纷飞,蜜蜂嗡嗡地叫着忙个不停,在这优美而宁静的环境里,蕴藏着盎然生机。刘劲说,据很多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忆,每到收获的季节,总理总是自己花钱按照市价把院子里的果子买下来,分给工作人员的孩子们。

  海棠花,恰恰也是周恩来最喜欢的花,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章中写到:“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如今,海棠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而那喜爱海棠花的院落主人,早已和祖国的大地,永远地融合在了一起……

  

  ●周恩来的办公室

  

  穿过小院,眼前的正房就是周恩来的办公室。红色的廊柱、绿色的窗框,下面的窗户镶着大块玻璃。这里不再允许拍照,记者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记录下所有的一切。从玻璃窗外向内望去,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占了办公室的一大部分,靠窗面南放了一张办公桌,一旁的小桌上放着三部电话,其中一部红色的据说是直通当年毛泽东住所。靠西墙放了三四个书柜,里面有一些周恩来曾经读过的书籍,上面有一个飞机的模型。除此以外,这里没有任何的装饰物。

  办公室内的一切都还保持着当年总理工作时的模样,想象着他埋头伏案的身影,偶尔抬起头,目光投向窗外明媚的阳光,那里面有担忧、有希冀、有焦虑、也有仁爱。他的心事,我们无从知晓;他的心血,却早已成为国家和民族兴旺里的锦绣篇章。离开之前,再次回望,他曾经用过的文具、桌椅都原封不动地封存在这里,静静地接受着时光的检阅,仿佛仍在日升日落中等待着这里的主人再次归来。

  

  ●周恩来最喜欢的

  一张合影

  

  穿过阳光下的走廊,前面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日常生活的地方。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小小的玄关,墙上有一排挂衣钩。再向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客厅,南面墙上有一幅毛泽东正在工作的照片。

  西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描绘的是邓颖超正在给总理缝补旧衣服的情景。屋子的正中是几对沙发,款式都很旧,木质的靠背上放着布做的软垫。抬头望去,眼前是一幅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黑白照片,据说这是他们夫妇俩最喜爱的一张合影。画面上,晴朗的天空下,二人并肩眺望远方,温暖的笑意、飞扬的神采,那轻松而幸福的氛围萦绕着每一位观者。他站在妻子身边,如同一个寻常的半百老人一样,满足地泛起沉静的笑容,仿佛他不再是身负重任的总理,她也只是个普通、平凡的妻子。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而纯粹。

  

  ●客厅里的记忆

  

  没有了办公室里的紧张与严肃,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件器物都仿佛带着主人的身影和痕迹。沙发边的一个小茶几上,压着一张周总理和一些电影工作者合影的照片,当他在闲暇时看到,一定会回忆起拍照时的情景。在靠墙的角落里,有两把再普通不过的小竹椅,当工作人员的孩子们坐在上面玩耍的时候,他慈爱的目光一定也注视过这里,没有自己的儿女,是他们夫妇一生的遗憾,但他们却把更加博大的爱给了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同化雨的春风,润物无声。

  在客厅的东南角,有一个木门,黄色的油漆已经陈旧了,无言地吐露出岁月的痕迹,门上还有一个小插销,普通得让人几乎忽略,其实这里就是他们的卧室。里面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邓妈妈曾经用过的打满补丁的轮椅……这就是一个国家总理,一对伟大的夫妇生活的家。

  

  ●洒泪祭伟人

  

  他们的丰功伟绩,历史早有定论,但他们的朴素与节俭,在听过了无数故事、看过了无数史料后,依然让人震撼。在这里,唯一能与西花厅这座原皇家建筑搭上边的,只有两个瓷墩。其余的家具摆设,用今天人们的生活标准来衡量,甚至有些寒酸。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又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尽管国家的经济条件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但这里依然与现代化的享受没有丝毫的联系。

  转过一个隔断,左手边是一个不大的饭桌。西面靠墙的地方有一个小木柜,上面放着一台很小的老式电视机,一看那红色的电视机罩就知道是手工缝制的。旁边有一张老式的理发椅,对着一个洗脸池。理发椅为什么会摆在这里呢?刘劲的解说为大家解开了困惑。原来,周恩来的工作非常繁忙,就连日常小事也都是在工作中见缝插针的。因此才把洗理的地方安排在这里,方便他在理发的同时进行工作。

  望着那张空空的椅子,仿佛看到他伟岸的身影坐在那里,浓眉紧蹙,批阅着文件,泱泱大国、万千事务,让他的面容日渐苍老憔悴,但那挺直的脊背和睿智的目光,却如同石上老松,在雨雪中更见风骨。泪,不知何时已经在眼眶中打转。耳边传来深情的话语:“我们在这里可以告慰你们的是,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已经拍摄完毕,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我们将用这部电视剧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我们将永远秉承你们的精神,传承你们的遗志,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原来这是《周恩来在重庆》剧组的所有主创人员为了祭奠这位伟人的英灵,正在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待三鞠躬完毕,才发现自己的面颊早就已经湿润。

  陈毅元帅曾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寥寥数语,勾勒出周恩来一生的坚守和风骨。有人认为,所有的风云往事、英雄豪杰都会随着时光变成过眼云烟。然而在西花厅,在他过往生活的环境中,在他光辉的照耀下,你会明白一个道理——有一种人,他的博爱与无私永远不会被光阴磨蚀;他的人格与魅力早已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他就在这里,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永远不会离去……

  西花厅,这个神秘而熟悉的地方,因为与一位伟人的联系,成了无数国人心中的圣地。日前,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剧组主创人员来到周总理生前工作、生活了20余年的中南海西花厅凭吊。带着好奇、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记者和他们一起走进了西花厅,去寻觅这位伟人留下的足迹……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