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本报二版报道了我市某中等专业学校“强令”学生赴南方工厂“实习”,但遭到一些学生和家长反对,理由是学生所学专业与实习单位不对口,美术专业的学生到电子工厂实习,令人“不可思议,也很荒唐”,有以实习为名行打工之实的嫌疑。而校方认为,这是该校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初衷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实习所得还能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笔者赞成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事的看法,即实习课程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学生的专业和想法,不能搞一刀切,同时也对校方的初衷表示理解。如果校方的确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而没有自身利益掺杂其中,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质疑声反倒显得狭隘了。人之所学能够学以致用固然重要,但任何学问都不是孤立的,需要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这其中也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倘若一位画家只懂丹青之术,不闻其他,未必能创作出好作品。遗憾的是,有相当一些人的想法与之相左,尤其是青年学生,所学专业一旦不对口,便再无其他所长,便四顾茫然、郁郁寡欢乃至感到怀才不遇,难以适应现实社会。这种现象早已有之,于今尤烈。在“望子成龙”甚嚣尘上的当下,让孩子到不同社会环境中锻炼一下,也许比一次专业对口的实习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