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
菜市场何以跟上城市化进程
本报记者 原昆鹏 李 鹏/文 李国庆/图
市民诉说买菜之苦
近段时间,晚报新闻热线不断接到读者抱怨我市菜市场环境差的电话,很多市民提到,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菜市场内的环境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脏,垃圾堆满地,异味刺人鼻;乱,摊贩无规则,行人落脚难;差,猫狗随处见,卫生难保障……
“如今菜市场多了、大了,可管理咋越来越差了?买个菜现在跟打仗似的,挤不动,臭哄哄,不知道这菜市场怎么搞的?”昨日,新区淇滨菜市场,一位买菜的大爷不停地摇着头说。
记者在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菜市场发现,这里人头攒动,场面火暴,而在行人脚下和一个个摊位前,废纸、果皮、塑料袋以及散发着臭味的腐烂菜叶等随处可见。一位在菜市场里卖菠萝的大娘告诉记者,这里每到下午就比较脏,不过到了晚上大家都收了摊后会有人清扫地面。她平时会把垃圾扔在自己带着的一个纸箱里,不过有一些商贩缺少规矩,往往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也有一些顾客会在挑选菜时乱扔菜叶。
促成菜市场现状之因
市民汪先生认为,之所以菜市场如今会出现这种现象,市场开发方一味求“旺”是一大原因。有过市场管理工作经历的汪先生说,作为市场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追求的是人“旺”财“旺”,他们会想尽办法让市场看起来很热闹。新区各个菜市场能够如此兴旺繁荣就有这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开发商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见缝插针增加摊位,摊位多了卖的东西自然也就多,可挑选余地大,这样就可以吸引大量顾客,聚集人气;其次,菜市场内的商贩们为吸引顾客也会不断增加商品品种和数量,人来得越多生意就越好。而大多数市民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哪儿人多就往哪儿去,所以天长日久,菜市场越来越“旺”,像烧沸了水的锅一样,摊贩、人员逐渐拥挤,最终“溢”到了街道上,对城市交通、城市形象等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使市民在购物中缺少了愉悦感和安全感。
而这一场面也没有得到城市管理者的高效约束。对此,开发区城管队陈继宏中队长说:“我们的管理范围只是菜市场外的违规占道经营,我们和环卫处的工作人员配合工作,我们两家都派有工作人员到市场附近执勤。环卫处的人监督市场里的卫生情况。”
他说,现在市区的菜市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个菜市场里有人一次性把一排摊位都承包了,别的商贩就没了地方,同时新区周边一些农民种有蔬菜,为了多挣些钱,他们就自己推车来市区卖,为了不让他们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和交通,城管人员只能让他们往市场里面挪。因为菜市场的开发商认为这样对自己有好处所以也不反对,但又不能给这些流动商贩提供固定的摊位,这样一来市场里就会出现很拥挤的现象,特别是到高峰期时,市场里就会挤得水泄不通。
市工商局市场监管科的赵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我市菜市场现状这样分析说:“现在的菜市场很多都承包了出去,硬件与卫生等都是承包商自己管理,工商部门现在只监管市场内商品的质量、进货来源等,以及对缺斤少两等不公平交易现象的查处。随着食品药品监督、消防安全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的相应监管,工商部门对集贸市场的监管权责有所弱化,同时职能上也和一些别的监管部门有所交叉,这造成市场监管的尺度难以把握,使市场监管职能分散、效能下降。特别是在我市开展的‘四城联创’工作中,清理沿街摊点、管理市场环境卫生等一些本不应由工商部门承担的工作也由工商部门来完成,超越了工商部门的职能,造成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弱化。”
赵巍说,我市菜市场出现如今状况,暴露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对集贸市场的监管手段更多地停留于阶段性的集中整治,事后被动检查处罚多,事前主动规范预防少;“治标”突击行动多,“治本”制度措施少;部门各自为战、重复检查多,协调配合、综合治理少;粗放式专项整治多,长效监管措施少,造成市场监管时紧时松,监管成效不能长期保持的局面。对如何把商品市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管理轨道缺乏系统的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各部门各自为战,执法效能不高。
在我市,还存在着市场监管与市场开办者地位和职责不明的矛盾。在《河南省商品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条例》中虽然规定了市场开办者及经营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开办单位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条件、经营管理素质和责任心、公益理念参差不齐,造成市场硬件设施水平低,投入不足,环境卫生较差;部分市场开办者思想守旧,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不愿投入资金用于市场改造,促进市场再发展和再提高。工商部门对市场开办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只能行政指导督促,没有具有约束性的监管措施,督导市场开办单位这个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的成效便不理想,给监管和执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盲区;市场开办单位与进场经营者的法律关系模糊,市场经营环境在低水平徘徊。
在新区建设的初期,市区的菜市场基本上是附近农户集资建造,通过招商引资途径,这些菜市场都交给了个体经营,经营者拥有很大的经营空间和权利范围,可以说市场怎么经营只有开发商说了算,所以营利意识要远远大于对市场维护意识。同时还有一些菜市场的经营权转让给了附近农村,而农村村委会干部换届后,一些规划好的建设便没有真正执行下去。这样只经营,而不投入资金来维护或重建市场,导致这些菜市场逐渐老化,市场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城市的变化发展需求,远远落后于城市化进程。
多措并举 打造新型菜市场
菜市场是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流通渠道和场所,菜市场的发展跟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政府应从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高度出发,加强指导、管理和服务,尽快扭转菜市场不协调局面,促进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淇滨农贸市场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说:“我们承包的菜市场内摊位设置、清洁卫生、供水供电等,都由我们管理。前两年根本没啥人,有时候为了吸引市民来我们这里购物,我们就设立了很多摊点,市场门口的临时性摊位也很多,我们以马路边的人行道台阶为界限进行管理。有很多商贩推着三轮车等来市场口卖东西,我们出于吸引人气的目的一般也没怎么管过。”这位经理表示,现在菜市场的生意刚刚好起来,他们近期将对菜市场进行扩大规模及硬件更新等建设,目前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复。
赵巍建议,加强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可以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明确部门职责职能范围,规范执法行为,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谐稳定的市场消费环境,提高市场科学监管水平。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规范市场开办行为。严格审核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资格,确立市场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新建集贸市场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硬件完备,建立经营服务机构;帮助已建市场完善设施,提高档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集贸市场监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法规体系。通过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市场开办单位的地位、责任,解决工商等部门与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在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矛盾,明确各自职能职责、权利责任。
赵巍说,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市场形态,市场规模偏小,市场硬件设施普遍比较陈旧,市场设计建设滞后,市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跟不上;市场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不高。市场管理在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经营粗放,市场管理者大都缺乏经营意识,对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缺乏认识,市场卫生状况及整体环境不尽如人意,进而影响到商品交易市场的销售环境,制约了我市集贸市场的发展。
从菜市场的现状看,“菜蓝子”工程的公益性勿庸置疑,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对菜市场的管理和控制。对新建的菜市场,作为行政部门,政府应充分吸收外地先进经验,总结我市市场建设及其管理的一些经验教训,将菜市场引入健康发展轨道。
开发区商贸城工商所的陈煦春认为,应正确对待目前菜市场过热现象,在城市中菜市场繁荣兴旺已成为一道消费风景,引领着餐桌消费购物时尚,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何况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菜市场是几千个家庭数万人赖以生活的场所。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市场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必然的。
要跟上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强对菜市场的管理:一是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如利用行政手段,整治缺斤少两、超范围经营、假冒伪劣等内部经营秩序,特别是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打造“放心菜市场”,让消费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二是加强对市场四周游动摊贩及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改善市场外部环境,为菜市场告别“脏、乱、差”而努力。
汪先生也认为,菜市场建设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政府应充分考虑菜市场的公益性,而公益性事业必须由政府控制。比如,上海市菜市场的建设就是由政府撑控的,其建设基金中70%是由政府投入的,所以调控力度很大。他建议参照外地的先进经验,统一由国资公司(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充当市场开发管理唯一业主,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具有人才优势、市场服务管理及市场改造经验,完全有能力代表政府对现有市场进行管理、改造提升,并统一对新规划市场进行建设,使城区的菜市场步入健康、有序、滚动发展轨道。
菜市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在提高城市品位和服务群众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菜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我市,近年来菜市场发展停滞不前,令人心忧,这一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品位,也为城市菜市场以后的健康发展留下了不少隐患,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