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电视剧版的《神探狄仁杰》,就不得不提及钱雁秋这个名字,人们大多知道他是该系列剧的导演,却不知这三部电视剧的100多集剧本其实全出自钱导之手。亲自写、亲自导是他与众不同的风格。
每天晚上7点以后开始通宵写作至第二日清晨,是钱雁秋一直延续的创作习惯,昼夜颠倒的生活虽不健康,但在夜晚创作的效率是极高的,那些奇思妙想骤然出现,环环相扣的起承转合,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钱导说,在《神探狄仁杰2》问世2个月后他就开始了“狄3”的创作。历时3个月,这部众望所归的第三部便诞生了。
●颠覆狄公断案模式
“技术和细节在前两部中都用尽了,所以第三部在创作时很困难。”在钱雁秋看来,故事并不是第三部剧本的难点,如今的难是在断案的细节构思上。在第三部的第二个故事中,钱雁秋一举颠覆了以前的“从案犯到破案,到最后狄公把案情分析给观众”的常规模式,而是一开始就把案子的主谋交代了出来。虽然故事是围绕“盐案”展开的,但却是从一桩看似和“盐案”无关的杀人案开始引入,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看似独立存在且没有关联的故事,但是观众会发现,这些故事的细枝末节最后都聚集在了一起,并再次揭开了中心案件——“盐案”的真相。
“这个故事被充分展开了,涉及人物众多,篇幅长达30集,用的就是以点带面,最后把所有故事都集中到一个关键的案子上。”说起和以前案子的不同,用钱雁秋的话说,以前狄公的分析总是出人意料,因为太多的细节都是狄仁杰一个人观察到的,听他娓娓道来时观众真想惊呼:“大人真乃神人也!”而如今,第三部中的最后一个故事看时不会给人太大的惊奇之感,因为所有的线索都在前面被充分铺垫出来,只要观众认真看,都能如狄公一样断案如神,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让主题走意识领域路线
在第三部中,两个故事分别涉及了与以往不同的主题,如死亡、灾难、人性之恶等。比起以前的邦交、战争等主题,作为编剧的钱雁秋似乎在走意识领域路线。“是的,有这种想法,让主题扩大一些。包括片子中涉及的很多大场面,如荒芜的沙漠、怪异的石林、绵长的运河,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钱雁秋说,以前他去过敦煌,感慨于西北地貌的空旷与恢弘。“在那里,走1000公里几乎看不见一个人,这种气氛下哪怕是人做的事情都会被神化。”就是在这样的感觉下,钱雁秋构思出了第一个故事中和生死问题相关的“黑暗之神”。
●狄仁杰并没有被定型
在钱雁秋的眼中,历史上的狄仁杰并没有被定型,虽然荷兰人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全传》把狄公塑造成一个美髯公,能文会武、体形略显清瘦的形象,这个形象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根深蒂固了,但钱雁秋摇摇头:“狄公到底啥样没有人知道,唐朝的士大夫没有瘦人,我需要这个人物有分量,是个山一样的人!”于是他选择了梁冠华,首先是梁冠华演过曹操,给人的感觉就是“山一般”;再者,他认定梁冠华是个塑造力极强的演员。如今看来,钱导的眼光果然准确非凡。
●造型来自史实
在人物造型的把握上,《神探狄仁杰》中的角色个性鲜明,所有的人物装扮非常大气且雅致,无论是服装还是造型,都少了当代古装剧那些多余的装饰,头顶一个干净的发髻或者小帽,再无其他。“这些造型都遵循了史实,就是为了告诉观众,中国古人装扮应该是什么样子,绝对不是那种披头散发的,或者花色头发好像禽兽一般的形象。”
钱雁秋透露,狄大人的服装最昂贵,那件主打的黑色官袍是用最好的大缎制作而成,造价高达四五千元。戏中可汗穿的衣服也非常讲究,尤其是剪裁的大斜领,这在所有古装戏的胡服中还是第一次。
至于武则天的“利落”装扮,钱导说选择吕中老师就是不想突出武则天作为女人的柔美。“其他片子对武则天的后宫生活表现得太多了,我需要表现的是武则天的威严,而且她本人在历史上最佩服太宗皇帝,也学习太宗的简朴,所以对她设计这样的造型。”
●直面武戏瑕疵
在《神探狄仁杰2》播出后,不少狄迷曾尖锐地指出,李元芳的武功太过神化,他身手敏捷得如同鬼魅。“我们在这之后做了一些自我批评。”钱雁秋并不避讳这些瑕疵被挑剔出来,他曾质问武术导演:“若两个人能在天上飞,不是神仙是什么?可不能拍成《西游记》啊!”在第三部中,钱雁秋的要求就是武戏尽量真实,力求强调过程,不走“玄乎”路线。 (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