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楼市,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继深圳、广州、上海等地部分楼盘的价格松动后,京城楼市近来也悄然出现“一次性付全款八折”“买房送大礼”等“打折风”。
相较于以往疯涨且坚挺的房价,近期开发商的一些降价“打折”行为,以及楼市的一些异动现象,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经开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打折风”渐起:“低开高走”促资金回笼
这一轮楼市“打折风”中,万科无疑是“动作”最大的一个。
从珠三角一路刮到长三角,万科的“打折”,使得本是局部的调整呈现了扩散态势。尽管北京万科有关人士一再表示“暂时没有降价计划”,但目前三个项目的优惠幅度却是近几年罕见的,仅万科中粮假日风景,一次性付款就可打九三折。
消失许久的送车位、赠装修费等多样促销方式也开始粉墨登场。
“这段是政策敏感期,低开高走保险一些,定高了容易把自己套住。”一楼盘项目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现在给客户的是优惠,但不是降价,过了这阵,房子肯定还会涨。”
“链家地产”市场研发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在售楼盘中约有七成多项目在打折销售,打折幅度一般为九五折至九九折之间。
高价地频“流拍”:开发商正视疯狂拿地风险
进入2008年,曾经一度疯狂拿地、频争“地王”的开发商们,面对土地供应,普遍显现出“发蔫”症状。
1月8日,与两年前曾拍出26亿元“地王”的北京广渠路36号地仅一街之隔的广渠路15号地惨遭流标。规划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被业内认为可能是新“地王”的朝阳区来广营乡清河营村1号住宅用地开标,因参加投标的开发商不足3家也在去年年底以流标收场。
“随着政府打击开发商囤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开发商开始正视大量拿地的风险。加之面临信贷紧缩形势,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无疑是这些地块流标的最大原因。”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指出,土地价格过高,会严重透支未来的房地产价格。
流动资金减少:开发商从未这样缺钱
“今年中国房地产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艰难期。”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坦言,这些困境包括:公司负债情况是否危急;同类住宅开发商之间竞争如何解决;面对保障性住房,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找准市场需求;从紧货币政策将减少按揭贷款,如何应对其对需求量的影响等。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银行信贷紧缩越来越明显,很多中小房地产公司已经不能获得银行授信,同时大公司的授信额度也被削减。
“去年的金融调控将开发商自有资金提高到了35%,并且严格规定项目开发到中后期才能贷款。今年是国家10年来首次执行货币从紧政策,房地产流动资金已经减少了50%,我做这行10多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缺钱。”京城一大型房企的总经理向记者诉说。
破“以地生财”税收格局 有望间接平抑房价
“政府针对房地产的本轮调控,表现出国家让利于民的价值取向。”南京市房管局副局长郭宏定认为,许多城市房地产税收近年大幅增长,最极端的表现是去年“面粉贵过面包”现象。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扭转地方“以地生财”的税收格局,并让开发商疯狂追逐土地价格的现象回归理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依托资本市场融资一直是上市房企大胆圈地的原动力,而IPO融资后禁止买地的规定,意味着开发商只有加速开发已有项目,快速销售以便回笼资金,然后用所得的资本金再去拿地。这样“地王”现象可大大减少,有助于短期内增加楼市供应,进而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
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动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第二套房贷政策出台、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央行的连续多次加息,抑制了部分超前消费和投资性购房需求;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和限价房计划供应量的增加,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三是由于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超过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
在楼市异常波动的过程中,政府的力量不能“缺席”。专家认为,政府“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承诺实实在在,房地产市场已经由以往的“单纯市场化改革”转向市场与保障并行的“双轨制”,被保障人群的增多将减少商品房购买人群,改变消费者被“强迫”购买高价房的状况。而帮助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的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需要政府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适度、多样、梯次供应和消费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2008年国务院已明确将“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中。显然,房地产政策向住房保障倾斜,比争论房价“拐点”是否到来更有价值,人们更期待一个平稳理性的房地产市场的到来。
(据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