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教授郑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赵丞智做客《健康之路》,为您介绍震后心理救援的重要性。
在复杂的心理情绪变化的条件下,人们能不能通过自身的力量让情绪平复?
因为灾难太巨大了,而且这种灾难大到超过个人应对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地区和国家的应对能力,所以需要外援来救助,心理干预也是这样,很多心理创伤,包括家园的毁坏、家人的丧失、自己肢体的丧失,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恢复,所以应该有心理的救援介入。
心理干预是不是专业特殊的医疗队伍?
心理干预是专业性很强的救助方法,相当于医生为躯体的伤害做手术一样,实际上心理上的问题也是很复杂的,需要专业人员来判定、评估,把人分成不同的损伤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各种支持。
专业的心理干预,能给巨大创伤后的心灵以什么帮助?
在灾难后不同时期的不同救助,应该有不一样的方法,早期的紧急心理干预可以减少受灾群众的恐惧,减少他们对巨大灾难的应激反应,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其他救援,另外可以降低他们本身的心理反应,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减轻他们严重的精神或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常专业的4支心理干预的医疗队伍,已经进入到了震后的重灾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孙学永教授介绍说,鉴于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心理干预队员随救援队进入灾区,针对学校复课以后学生的心理情况,医院伤员做手术以后的心理干预等,开展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受灾群众的心理评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二对他们出现的精神问题以及心理问题进行宣传教育,第三对一些重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有目标的干预。
真正的紧急心理干预第一步是在最早,就是生命救援人员第一步到达现场的时候,紧急心理干预就应该开始,给他们一些躯体上的接触和安慰,鼓励他们,这是最早的心理干预,心理救援第一步是由搜救人员传达的,因为这个时候专业人员还没有进去,这是最重要的救援,能够唤起受灾群众的生存希望,让他的绝望性降低。
幸存者刚从废墟当中被救出来短暂的过程当中,也就是说还没有被安全转移到其他场所的过程当中,他们也是在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变化。救出来以后这个阶段更多的是陪伴,不要多跟他说话,不要问他你怎么了,你好不好,只要在旁边陪伴他,给他关注,根据他的需要给予帮助。
救出来的人有两种反应,大多数人比较关注的是哭和喊的人,给他安慰,倾听比较多。其实更应该关注那些发呆、麻木、没反应的人,其实他们的心理创伤更大,所以这个时期不管他们有没有喊叫,都要给予非常全面的安全的保护和关心,这样能够让他从心理上产生希望,克服麻木、绝望、无助的感觉。
生命救援完成之后,幸存者被转移到了医院或者避难所,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就是巨大的心理创伤,包括肢体的截肢,包括亲人的丧失,包括家园的毁坏等,他们会麻木、怀疑、否认,不承认会遭受这样的灾难,所以他们有的时候会变得歇斯底里、哭喊、悲伤,反应非常强烈,这时候的干预和早期的干预不一样,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
急性期一般在48小时之内,到了这段时间以后已经开始接触治疗、安全稳定,这时他就会想到更多,想到一些其他的问题,这时候心理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所以这是专业人员介入最关键的时期,因为人的反应形式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否认、有些是拒绝,还有些人是自责,甚至还有自杀,这些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评估。
面对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心理干预的专业医生会对他们提供什么帮助?
这一段的干预比前一段的干预更专业,更多的还是陪伴,这一段可以多讲话,前一段是少讲话,专业医生诱导幸存者,让他来谈,让他把他的感受,把他感觉到的,看到的创伤,不良的情绪全部说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言语化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接受这种很不能接受的现实。
有些人已经悲伤到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情了,总是默默在哭,这种情绪下专业人员应该怎么样帮助他们?
这时大概分成两步,第一步首先把这个人分为轻重两种,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缓解的,大家共同的创伤,有些人就表现得很坚强,能够疏导得很好,接受现实,有的人就否认,在大家谈话过程中,有些人就互相学习,觉得同样的灾难别人适应很好,我为什么还总是采取一种拒绝、回避态度,会本身在思想上有影响,所以集体讨论对大多数人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也是非常见效的。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分为第二类,要进行个别治疗,进入更专业的一些干预,甚至还会借助药物以及一些其他的仪器来治疗。
很多人在面对巨大灾难时,只能通过眼泪表达内心的悲伤,面对这样的病人的时候,是告诉他别哭,还是鼓励他哭出来?
这一点非常重要,平时总是说哭是软弱的表现,但是专业人员会鼓励他哭,一定要把不良情绪哭出来,很多时候他无法谈话,所以鼓励他去用哭这种形式表达内心的情绪,这个哭泣其实不意味着软弱,实际上是非常好的应对方式。
有些人在灾难中失去的不仅仅是家园,还有身边最亲近的人,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不一样的心理帮助?
这类人是创伤比较大的一类人,所以把他们级别定得非常高。这一类人要给予特别关注,因为他失去亲人,他的反应非常强烈,这是悲伤反应的一个过程,专业人员应该很好地安排一些方式,小组晤谈,个别谈话,让他顺利地度过悲伤的几个时期,比如说愤怒期、发泄期,最后让他慢慢地接受这个现实,让他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一线的搜救队员、医疗人员和志愿者最直接、近距离面临灾难甚至是死亡,他们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是否能够经受得住?
心理干预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给予救助人员以心理支持和帮助,这是任何心理干预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的话,工作人员的能力、工作效率会下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刺激,短时间内会造成焦虑、紧张,甚至失去战斗力,所以这时候要给他们进行心理支持和帮助,进行一些脱敏,甚至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帮助他们做严重脱敏治疗,让他们能够很快地恢复放松,恢复战斗力。
经历了地震后,心情无法平静,做事无法专一,总觉得地震还会来,该怎么调整心态?
这是很典型的恐惧和担心的一种反应,这时应该科学地进行认知的解释,告诉他们地震的规律,科学性地让他们了解余震的特点,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那种拒绝否认的心态能够改变过来,同时要让他们进行一定的放松,尽快恢复心态,思维转变正常。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语言:
1.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2.你现在安全了。
3.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你要说出来。
4.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吧。
5.你的反应很正常,你不会发疯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会这样。
6.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7.这不是你的错。
8.事情不会一直这样的,会好起来的,你也会好起来的。
本文素材由央视《健康之路》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