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传奇
料病如神 预知生死
《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华佗给病人诊断时,往往能够做到料病如神,预知生死。据说,甘宁国相的夫人怀孕6个月,突然腹痛难忍,家人赶忙请华佗来治疗。华佗号脉后,告诉甘宁胎儿已死。然后,华佗找一女眷,让她摸一摸甘宁夫人的腹部,看胎儿是在左侧还是右侧,左边即是男胎,右边则是女胎。女眷摸过后,说在左边,华佗立即准备了汤药,让甘宁夫人喝下去,甘宁夫人果然产下一个已死的男婴。男胎产下后,甘宁夫人的腹痛立即就止住了。
一次,广宁太守陈登得了一种怪病,心烦、面红、吃不下饭,于是请华佗诊病。华佗号脉后告诉他,你的腹中有虫。华佗为陈登准备了两剂药,陈登喝下药后,约莫一顿饭的时间,竟然吐出好多虫,病很快就好了。病好以后,华佗告诉他,此病3年后还会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若遇不到良医,性命不保。3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复发,怎奈当时华佗不在,无人可治,陈登很快就病死了。
有一位严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拜访华佗。华佗见到严先生后,对严先生说:“你是不是感到身体有点儿不舒服?”严先生回答:“没有。”华佗说:“根据面相来看,你得了急病,不要多喝酒,吃完饭赶快回家。”结果,这位严先生吃完饭,在回家的途中发病,当天晚上就病死了。还有一位许督邮得了胃病后告诉华佗,自己前一天找了一位医官为自己扎针,但是扎过以后咳嗽得非常厉害,晚上不能睡觉。华佗告诉许督邮:“他没有扎中你的胃管,而是误伤了肝,这样一来,你的饭量会一天天减少,5天以后就不行了。”果然,到了第5天,许督邮就病故了。
精于方药 子病治母
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关于华佗治疗疾病的案例也很多。有一个下级军官叫李成,吐血吐得厉害,昼夜咳嗽,不得安宁。华佗诊断后说:“你虽然吐血,但病不在肺部,而在肠,你得了肠壅,我给你两钱散剂药,服后一个月后就可康复。但是你要记住,此病18年后还会复发,我再给你配一服药,到时候服用不但可以痊愈,而且永不复发。”李成听后很高兴,吃了华佗的药后果然病情好转,于是把另一服药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等待18年后服用。
五六年后,李成的一个亲戚和他得了同样的病,听说李成还藏有一服救命药,就央求李成拿出药救自己的命。李成思想斗争很激烈,但他又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亲戚死去,只好咬咬牙,将药给了这个亲戚。之后,李成到处寻找华佗,无奈这时华佗已经被曹操抓进监狱。到了第18个年头,李成的病果然复发,由于没有药,李成病死。
还有一个奇特的例子叫子病治母。当时东阳县(今安徽天长县)有一个两岁的小孩,吃完奶后总是拉肚子,久治不愈。华佗看明情况后,建议小孩停药,认为病根儿在母亲身上,母亲的乳汁有虚寒,孩子吃了才拉肚子。华佗为孩子的母亲开了10剂药,之后小孩果然不拉肚子了。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通过十二经络,组成了一个上下相连、内外相通协调的整体,一个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和五行的关系影响到另一个脏腑,所以可以通过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调治,而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体的内部达到阴阳平衡。
情志疗病 无方无剂
《三国志》和《后汉书》还记载了华佗更为神奇的地方,不用药也能治好病人。据《华佗传》记载,一个郡守得病后请华佗诊断,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是气结所致,要想根治,必须让他再一次动怒。于是,华佗先向郡守索要诊金,一次不够要两次,不断地要,要了很多钱,就是不治病,郡守十分生气。华佗要了足够的钱财,便溜之大吉,还留下一封书信,把郡守臭骂了一通。郡守大怒,下令派人追杀华佗,自己则吐了好几升黑血,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当人受到七情的刺激后,身体会产生一种反应,称为情志。如果人体受的刺激过重,平衡就会被破坏,华佗用情志疗法治病,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
麻沸散药 外科鼻祖
华佗除了流传下一些医术高明的小故事外,还有一伟大之处,传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有一位士大夫得病后请华佗诊断,华佗说:“你的病不在外表,而在腹腔里。”之后,他便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腹腔手术。这是我国正史中记载的最早的腹腔手术,仅凭这一点,人们称华佗为“神医”就毫不为过。据《后汉书》记载,华佗发明了一种药,叫麻沸散。在给这个病人做腹腔手术时,华佗让病人将药配酒一起喝下,病人像醉酒一样失去知觉后,华佗再进行手术。最后,华佗把病人腹部的伤口缝合,涂上一层药膏,几天后,伤口就愈合了。这一记载早于西方的腹腔手术1000多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可惜在曹操杀死华佗后,麻沸散失传,后来很多人不断寻找、研究麻沸散的配制方法,流传了很多种说法。
神医传世 妙手回春
人们把华佗看作神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佗与扁鹊属于同一个流派。如果读过《史记·扁鹊列传》,再读《三国志》和《后汉书》,就会发现华佗和扁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神奇,让人不可思议。所以,华佗的神奇是人们把他选为中国神医代表的重要原因。
名医张仲景与华佗就不属于同一流派,张仲景史书没有传记,但传下来的两部医学名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了269个处方,对后世影响极大。一直到今天,学中医的人还要把张仲景的医方熟记在心。扁鹊与华佗没有医方传世,今人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治病的,但这两位医生的神奇让所有人叹为观止。
今天,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听到当称颂一位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最高的赞誉就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提供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名府,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河南永城一带)人,东汉末医学家。关于华佗的家世以及师从何人,史书都没有记载,这说明在当时,华佗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