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一线明星常被固定在某一过度类型化的定位中,越来越缺乏多元化的包装,好莱坞按照适合于销售影片的方案来打造类似品牌的明星,比如像凯瑟琳·海格尔这样一夜成名的演员,在他们人气正旺时给予必要的推广,但是假如观众不再青睐这些明星,制片公司很快会把这些如同商品一般的明星替换下去。
明星控制市场的鼎盛期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把像凯文·科斯特纳或者阿诺·施瓦辛格这样的大明星放在任何一部影片中,一般都不会低于1亿美元的票房,只在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闪失。
如今,金·凯利和威尔·法瑞尔等几位知名的喜剧演员,近年来一直处于事业的低谷。
布拉德·皮特的票房成绩从《史密斯夫妇》的1.85亿美元下跌到《刺杀神枪侠》的400万美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票房号召力从2006年的《血钻》上映后就响起了警报;朱丽亚·罗伯茨在1997年到2001年主演的影片中,有3部超过1.25亿美元,但是近几年她的票房最高纪录仅为7000万美元;约翰尼·德普所出演的《加勒比海盗》系列收获了北美市场3亿~4亿美元的票房,但是他主演的《理发师陶德》和《来自地狱》都只有约5000万美元;马特·达蒙凭借《十一罗汉》系列和《谍影重重》系列在同时代男星中成绩卓著,但是他的票房号召力也并不是一如既往,《特务风云》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仅为5100万美元;亚当·桑德勒除了品牌化的喜剧片之外,几乎未能接拍其他类型的影片;老牌影星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喜剧片《傻瓜达阵》票房也一塌糊涂。
缺乏神秘感是最大原因
布鲁斯·威利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的制片人AviLernet说:“如今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并不多,市场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现在的观众们对电影演员的关注角度发生了转移,以前观众们关注的是明星所扮演的角色,但是现在的一些八卦媒体,如《接近好莱坞》和一家名叫tmz.com的网站,专门揭开明星神秘的面纱,培养了观众对明星空前的兴趣。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观众喜欢在电视节目或网络上看明星遛狗,却反倒不去看他们主演的影片了?
PMK演员经纪公司的发言人凯瑟琳·奥里姆说:“神秘感诱使人们走进影院,观众想在看电影的时候和主人公一样身临其境,但是如今演员们的神秘感越来越少,甚至接近透明。”
从这一点看来,正是花边新闻极大地阻碍了明星将知名度转化为票房号召力。但是从影片销售的角度来看,如果明星不被发行代理商关注,明星所主演的影片将不会卖到理想的价格,所以明星在大众面前的曝光率又是十分必要的,类似的相关问题甚至可能波及经纪公司的信誉度。
造成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归咎于明星自身,过去的一线明星严格地遵守商业规则,接受公司严谨的包装设计和营销策划,因此他们能够既享有知名度又保持票房吸引力。但是今天的明星们过于拥有个性,他们变得越来越钟爱冒险。像乔治·克鲁尼、朱丽亚·罗伯茨、布拉德·皮特和安吉利娜·朱莉这样的明星都热衷于更多富有挑战性的角色,这也许有助于他们的艺术成就,却对他们的商业效应产生了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好莱坞明星薪酬模式将出现变化
谁是最好的明星?现在对一线影星的界定出现了新的标准。汤姆·汉克斯从1998年到2002年主演了6部大片,从战争影片到浪漫喜剧片,其北美票房都在1.15亿美元到2.15亿美元之间,包括《达·芬奇密码》在内,他主演的影片没有一部低于这个票房范围。在市场上真刀实枪的票房号召力才是检验大明星的第一准则,各大电影公司也就此调整了自己的制片策略。
许多电影公司,如华纳兄弟、派拉蒙,某种程度上依然在围绕明星寻找项目。而福克斯和迪斯尼却明确表示:明星驱动的项目不再是重点。从华尔街的融资情况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星们自身的贬值,因为对于华尔街而言,剧本、创作班底以及拍摄技术常常比明星更具有票房保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希曼》和《美国女孩》这种没有大明星的影片反而可以吸纳到大笔融资了。
国际票房对于好莱坞影片而言越来越重要,多元化的标准使得一线明星的定位标准越发复杂,同一位明星对于中国或法国观众而言,所带来的票房号召力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明星们不再是征战全球市场的法宝,因此好莱坞公司更不会轻易花高价请一位大牌明星。
明星们高昂的片酬常常要占据影片投资的巨大份额,而如果他们又无法为影片带来相应的回报,制片公司面临的就是死路一条,因此在未来,明星们的薪酬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他们的片酬将随着票房变化,类似金·凯利出演《最懂男人心》的方式,他接受了没有首付款而领取影片票房分成的条件。 (齐 鲁)
附:票房榜上坠落最快的明星
金·凯利:《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仅3400万美元(2004年)
乔治·克鲁尼:《傻瓜达阵》仅2900万美元(2008年)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血钻》仅5700万美元(2006年)
布拉德·皮特:《暗杀神枪侠》仅400万美元(2007年)
朱丽亚·罗伯茨:《偷心》仅3300万美元(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