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守望羌族家园
鹤壁市区“电子警察”拍摄交通违法车辆号码公布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朵中的街市在地震中受伤,《中华民族》讲述——
守望羌族家园

  当人们在拯救被埋压在楼板和瓦砾中的生命、捡拾家园的碎片时,还来不及去想,自己的精神家园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提起阿坝州,人们一定不陌生,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个美丽的县城,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又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那些古村寨和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羌族碉楼损毁严重,令人担忧……

  废墟中的古老羌寨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也在地震的浮尘中露出身影。这个素有“中华民族活化石”之称的古老民族,有我们近30万同胞生活在地震的断层上,他们主要分布在茂县、理县、汶川、北川等地,在这次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甲骨文记载,在殷商时期,羌族是一个在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的民族。羌族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而且还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著称。萝卜寨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羌族第一寨”。这个沉寂了千百年的山寨,古朴而静谧,盘卧在天府之地的山峦之间,展示出浓郁的远古色彩和民族风情。“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是人们赋予它的名字,这深藏在大山中的历史背影,以它的绝美艳丽,让山外的游者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在家园遭灾的悲痛中,又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消息传来——桃坪羌寨历经千年风雨的古碉楼出现了裂缝。这让许多关心民族文化的人和专家震惊,面对这一现实,人们不约而同地喊出:这些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文化遗迹该如何拯救?

  当抢险救灾工作全面展开时,一项关注灾区历史文化遗迹的工作也开始了,国家民委迅速启动了羌族文化抢救保护的应急项目。地震发生后不久,国家民委下属媒体的几位记者带着他们的相机,在余震的摇撼中,进入了萝卜寨和桃坪羌寨的废墟中,寻找那曾经风情独特的古老羌寨。

  黄泥羌寨毁于一旦

  萝卜寨原本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黄泥羌寨。其实,羌族的建筑最主要的就是用砖石砌成的碉楼,但是在萝卜寨却没有碉楼,因为萝卜寨处在一个大冲积带上,有很多淤泥。当地人就地取材,用淤泥建造了房屋,于是便有了举世闻名的黄泥羌寨。不过,也正是因为房屋全是用黄泥建造而成,所以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房屋几乎无一幸免地坍塌了。

  就在5个月前,成卫东曾经从北京开车到理县、桃坪羌寨和汶川的萝卜寨等地采访过,并且认识了很多那里的羌族朋友。当得知5月12日特大地震的消息后,成卫东非常挂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一进入村寨,成卫东就开始打听自己这些朋友的下落,尤其是一位他曾在5个月前采访过的羌族老人。老人名叫张福连,今年已98岁高龄,是萝卜寨最年长者,家里原本四世同堂。但是村里人告诉成卫东,98岁的张福连老人在这次地震当中不幸遇难了,他的儿媳妇和孙子当时也被埋在了废墟下,后来被村民救了出来。听到这些,在场所有人的内心只剩下悲伤了,几个月前那个温馨、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就在大地震的那一瞬间毁了。

  地震不仅使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羌族在此形成的文化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理县著名的桃坪羌寨的3座古碉楼出现了裂缝,楼尖也有部分垮塌,汶川县最古老的羌寨100%的房屋损坏,全村44人在地震中丧生。人类历史发展变迁的痕迹在一片烟尘中荡然无存。羌族祖先用黄泥抹起来的身影,那飘浮在云朵上的美丽街市,都成为镜头记录的过去,成为记忆中久远的故事。

  桃坪老人临危护宝

  位于岷江上游的桃坪羌寨,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的“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羌族祖先在规划村寨时,就设计了连通全寨的地下水网,用青石板砌成许多条暗沟,又把房舍建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地下水沟上,引来雪水到每户人家。地下水不仅能饮用,如果不慎发生火灾,揭开石板就可取水灭火。发生战争时,人们不用走出家门便可取水饮用,依靠用砖石砌成的、坚固高耸的碉楼,可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防御战,即使需要转移,也可利用地下水沟隐蔽脱逃。因此,这座功能奇特的桃坪羌寨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羌寨整体建筑。

  然而几天来,记者们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一片片废墟,所以,当他们赶到桃坪羌寨,见碉楼基本完好、羌族群众也没有伤亡时,伤痛的心多少得到了一些抚慰。采访中,记者们遇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和让他们难忘的人。

  灾难发生了,人们竭尽全力去抢救每一个生命,同时也在奋力抢救和保存那些财产,而更重要的是那些不能失而复得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在桃坪羌寨有一位67岁的老人王嘉俊,2003年他在寨子里开了一个羌族博物馆,搜集了很多古羌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地震后,老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那些文物。

  老人领着工作人员到一个地方去看他转移的一些文物,顺着小路迂回向前,来到一个女厕所门口。地震发生之后,他听说厕所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就把这个女厕所给停用了,并将他那些宝贝文物转移到女厕所里面去。可以想象,老人把这些文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很多人已经在其他的安全地方搭建起了简易的帐篷居住,然而他却没有撤离,每天就守在这个地方保护文物。老人说,这些文物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龙小琼和她的家乡

  几年前,《中华民族》栏目曾经拍过一个节目《桃坪羌寨》,其中有位名叫龙小琼的羌族女孩,她是最早在桃坪羌寨搞起旅游的。龙小琼就出生在桃坪羌寨,1996年龙小琼从宜宾卫校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桃坪。她的理想是把桃坪羌寨上千年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群落,以及精美的羌族刺绣,变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村民们在她的带动下,纷纷办起了“羌家乐”,搞起了羌族刺绣加工等旅游项目,收获了旅游带来的丰硕成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小琼还组织姐妹们在杂谷脑河畔跳起了莎郎舞,从那之后,桃坪羌寨的名声伴着羌族的舞蹈和歌声越传越远。如今到过桃坪羌寨的人大都知道龙小琼。

  地震发生后,栏目组工作人员非常惦念龙小琼。由于地震,理县交通中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国家民委的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历经艰难赶到桃坪,终于找到了龙小琼。小琼说在桃坪羌寨的周边,全村人集资建了一个新村,她家在地震之前就住在新村,但现在这个新村基本上已经毁坏了,不幸中的万幸是家中并没有人伤亡。龙小琼新建的旅游景点是她和村民们多年来的心血,然而在地震中这些景点受到了破坏,但她依然乐观,他们已经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劳动。

  (据央视《中华民族》栏目)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