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肖广军
有谁会想到,在CCTV2008寻宝——走进鹤壁海选现场,拿到第一号入场券的允尚安老人花重金购买到的几件宝物,在专家犀利的目光下,现出了赝品的原形。在亲人的劝说下,允尚安老人勉强笑了笑说,算了,就当交学费了。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宝物!赝品(仿的、假的、做的……)!不停地撞击着记者的耳膜。除了刚进入收藏圈的朋友外,收藏时间稍长一点的藏友,对收藏到赝品没有强烈的气愤,除了失望外,有的最多再加上句:“唉,又交了学费了。”
收藏者李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收藏热兴起,拍卖公司生意红火,古玩市场人流滚滚,电视上鉴宝、赛宝节目惹人眼热,那奇高的估价撩人心弦。于是乎众生寻宝、淘宝、捡漏、造假、鉴定、报价,实在热闹。在神州大地造假、收藏、鉴定、买卖俨然成了一种“产业链”,赝品生产成了一个“行业”。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收藏组织遍布全国,收藏队伍和赝品生产成正比发展。他想提醒刚进入收藏圈的朋友,打铁还得自身硬,要通过书籍学习宝物的知识,通过与收藏圈内知名人士的交流学习宝物的鉴别知识,通过参加各种宝物鉴定会和专家一起鉴定宝物,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增长自己鉴定宝物的技能,尽量避免买到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