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艺讯快递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于无声处》30年后在上海重演
《天气预报》
“十一”改版
推广“加油手势”
北京国际体育
电影周开幕
准新郎梁朝伟自掏腰包请客
高军领衔成立
青年导演联盟
没结婚哪来新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7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无声处》30年后在上海重演

  上海正在重演话剧名作《于无声处》,30年前演出过的这部戏,今天观众的反映依然振聋发聩。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以1976年天安门广场祭奠周恩来总理、痛斥“四人帮”罪行为背景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1978年夏秋,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简陋的剧场悄然开演。很快,它在上海传开,在全国传开。1978年10月16日,《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演。《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力量——评话剧〈于无声处〉》。全国数以百计的剧团先后上演了这出戏。编剧宗福先说:“《于无声处》有如此震撼力、影响力,不属于编剧,不属于导演,不属于演员,属于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30年后重演,还能吸引人、感动人吗?宗福先说:“重演,对这个戏是一场考验。我期待我们的戏能给年轻的朋友们说说当年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因为,只有知道当年的起点在哪里,才能度量出这些年我们前进得有多快。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坚定我们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

  《于无声处》30年后仍征服了观众。记者在现场看到,顶风冒雨来看戏的,不仅有中年人,更多的是青年人。偌大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掌声热烈。演出结束时,更是叫好声、掌声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息。一位年轻人说:“原来以为这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戏,没想到看了以后一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人的感情是一样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一位中年人说:“我还是一边看一边抹眼泪,十分激动,这部戏没有过时。”

  当年,曹禺先生看了《于无声处》后,与宗福先有一番精彩对话。他对宗福先说:“我和你走的路子有一点是相同的,写作要从生活出发,对生活要有真情实感。我生活在旧社会的时间很长,对旧社会的妖魔鬼怪是恨透了的,因此我写了《雷雨》。你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林彪、‘四人帮’是恨透了的,所以你写了《于无声处》。”也许,这正是《于无声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的根本原因。

  《于无声处》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演。导演苏乐慈,仍是30年前的导演。她说:“重排这出戏,是让我们感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真诚的亲情、爱情、友情。” 

  (赵兰英)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