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CCTV2008寻宝——走进鹤壁”活动现场,一个脊背略驼的老人,提着一个高约半米的陶罐,站在人群中等待专家鉴别。老人虽貌不惊人,眼神中却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吸引记者的不是老人手中看似农村老大娘腌咸菜的大罐子,而是老人自豪的神情。在鉴宝现场,老人没有像其他藏友一样,急于让专家鉴别自己的宝贝,只是静静地坐在台下,不时摘下老花镜细细打量别人的藏品。这位老人名叫张正修,一位热衷于收藏鹤壁文化精品的老人。
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张正修,今年67岁,市安监局退休干部,曾参与主编了《地方煤炭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张正修曾陪同北京矿院的几位专家教授考察过我市古煤窑遗址。当时古煤窑遗址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一位专家心痛地对张正修说,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先进行煤炭开采的国家,实物证据就是鹤壁古煤窑遗址,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很快连这点东西都没有了。
古煤窑遗址的现状和专家们的话,让张正修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心痛。调查结束后,他立即撰写了《鹤壁古煤窑遗址亟待开发和利用》、《鹤壁古煤窑的发现及保护》等文章,并先后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中州今古》等报刊杂志上。文章发表后,虽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遗址已被破坏,只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们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保护好,把文化传承下去。”张正修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迷上了一切与鹤壁文明、鹤壁文化有关的旧东西。
因为张正修从事煤矿地质测绘工作多年,很多矿工和鹤壁集一些村庄的村民都成了张正修的朋友,也知道老张有收集研究旧东西的爱好,所以他们只要听说哪里有“破瓶旧罐”都会告诉他。
2003年,张正修骑自行车转到鹤山区鹤壁集乡龙卧村,一位村民告诉张正修说,他的邻居在盖房子时挖出一件旧东西。张正修急匆匆地赶到那位村民家后,却发现被挖出来的旧瓷器已被摔成碎片,丢在一棵酸枣树下。张正修将瓷器碎片带回家,整理后一片一片粘起来,一个精美的宋代水波纹瓷枕便呈现在他的眼前。
“看着面前精美的瓷枕,我当时突然想到,能把老祖宗留下的破瓶旧罐保存下来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吗?”张正修说,从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淘宝”的目标——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多年来,张正修先后为市博物馆搜集到文物9件,其中包括玉壶春瓶、宋代彩绘盘子等珍贵文物。
不能让鹤壁的宝贝流失到外地
为了搜集流落到民间的文物,张正修走遍了全市的各个角落。搬到新区居住后,辛村、刘庄、大赉店等周边几个村庄成了他最喜欢去的地方。
2005年春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张正修到大赉店遗址周围散步。附近村的一个村民告诉张正修说,他家有一个旧罐子,已经传了好几代了,想让他看看。当一个高约半米、罐身有着美丽绳纹的双耳罐摆在张正修面前时,他几乎惊呆了。多年的经验告诉张正修,面前的这个看似咸菜缸的罐子就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宝贝。就在这件宝贝引起张正修注意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个外地文物贩子的目光,村民也答应将罐子高价卖给那个外地人。为了不让宝贝流失到外地,张正修先后13次到村民家,劝说村民将陶罐留在鹤壁,不要卖给外地人。张正修的诚意感动了村民,村民同意将罐子交给张正修。
面对张正修的执著,村民不解地说:“这个老头儿真怪,保护文物是国家的事,有必要自己掏力吗?”“我是鹤壁人,不能让鹤壁的好东西流落到外地。”张正修说。
6月28日,看过张正修保存的双耳罐时,首都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王春城惊讶地说,如此大的龙山双耳背罐,保存得又如此完整,真的很难得。
一位外地藏友看过双耳罐后,当场表示愿出高价将罐子买走,可无论他怎么游说,张正修就是不卖。张正修告诉他,保存陶罐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将鹤壁的宝贝留在鹤壁,让鹤壁的子子孙孙都能为老祖先创造的文明感到自豪。
大赉店遗址牵动老人的心
张正修说,每次到大赉店遗址他都会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来到鹤壁48年的“老鹤壁”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后代子孙留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多年来,张正修走街串巷,调查散落在民间的东西。“这些年,老头儿可真受罪了,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精力都花在了这些旧东西上了。”张正修的老伴儿王法英说。
大赉店遗址就在淇河边,每次大雨过后,都会有部分土层被冲刷掉,因为担心大雨对遗址造成更大破坏,每逢大雨的天气,张正修总会到遗址附近转转。
张正修的子女们如今都事业有成。最初,子女们不能理解他的举动,觉得父亲年纪大了,颐养天年就行了,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时间久了,张正修执著的精神也感染了他的子女,子女们也成了张正修的支持者。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就没有厚重感。得知我市准备在淇河公园建文化展示区时,张正修老人再也坐不住了,主动与记者联系献计献策。
有一次,张正修的小孙子看着爷爷的宝贝说:“爷爷,你把它们留给我吧。”张正修告诉孙子说:“还是留给鹤壁吧。放到博物馆里,你能看,我也能看,大家都能看,鹤壁的子孙后代也都能看到。”
张正修的老伴儿说,只要回到家,张正修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这些旧东西。在张正修的感染下,她也成了半个“文物专家”。
“这些年,我之所以用心收集这些文物,原因是不想看到古煤窑的悲剧在大赉店遗址重新上演。要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永远在鹤壁传承下去。”张正修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