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碧绿田野里成就金色事业
城市建设应坚持“三个重视”
本报小记者为奥运加油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8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绿田野里成就金色事业
——记河南省浚县农科所研究员、所长程相文
人民日报记者 戴 鹏

  编者按:8月1日,《人民日报》二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反映程相文其人其事的长篇通讯。程相文是鹤壁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楷模,本报现全文转载这篇通讯,以飨读者。

  

  由一个“泥腿子”,成长为44项科技成果奖的得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位普通的县级农科所研究员45年如一日,先后引进、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近1亿亩,增产玉米20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在碧绿的田野里成就了金色的事业。 

  他就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研究员、所长程相文。

  “献身这金色的事业太好了”

  1963年,大专毕业的程相文放弃了在都市工作的机会,只身一人来到了远离郑州老家的浚县农业局,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一次领导派他到农村了解庄稼生长情况,在浚县钜桥镇邢庄村,他看到半人高的玉米无精打采,发黄的枝叶下隐藏着可怜的果穗。村支书告诉他,全村的玉米地,亩产多则150斤左右,少则不足100斤。面对此,程相文第一次把眼泪洒在了玉米地里。当时还是小孩子的邢庄村村民邢玉良拍着小手笑他:“大学生没见过庄稼,在玉米地里哭了!”从此,他立志从事玉米育种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憋足了劲的程相文终于等来了机会。1964年,鹤壁市农业局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决定由专人负责进行玉米育种。面对一个毛头小伙的再三要求,领导“没抱多少信心”地把任务交给了程相文。由于海南地处热带,利于冬季育种,第二天,程相文便向领导提出到海南育种的设想,很快得到了批准。这一去,程相文便成了玉米地里的“候鸟”,南繁北育四十多个春秋。

  当年的“小程”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但玉米依然是他的最爱。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正在挑选种子的程相文,不顾一切扑向试验田。刚分配到农科所的一名大学生,知道那些玉米苗就是程老的命,跟着老人来到了试验田。由于地滑,学生站立不稳,退步倒向身后的玉米苗,70多岁的程相文,不知哪来的劲,一把扶住了这位年轻人,保住了玉米苗,自己却倒在了田沟里。

  在陪同记者参观浚县钜桥镇刘寨村的万亩高产试验田时,程相文说:“你看看这些玉米,长起来时就像仪仗队,多整齐,开花的时候像花园,收获的时候就像一粒粒金豆,献身这金色的事业太好了!” (下转第三版)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