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付
2008年8月8日,一个令全球华人热血沸腾的日子,一个令华夏儿女荡气回肠的日子,一个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
今夜,五星红旗与奥运五环旗交相辉映,不同肤色的人们走到一起,缔结友谊,祝愿和平,携手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明天。
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注定让每一位中国人刻骨铭心。从1908年的“天津三问”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今夜成为现实。采自奥运圣地的火种化作朵朵“祥云”,在神州大地上点燃激情,此时此刻,我们与全国人民一样激动、自豪、光荣!
为此,我们精心编辑了这期《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专刊·盛景奥运》,与您一起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加油!
今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将在北京点燃。与历届奥运会相比,这是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比赛项目最全的一届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大洲的运动员、观众、游客、记者和众多国家领导人相聚北京。
奥运来了!随着奥运火炬手手相传,奥运精神也在神州大地传承。
早在一百年前,有识之士就发出了企盼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声音。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12年后的1908年,中国人就开始踏上了奥运追梦之旅。当年,《天津青年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在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上,这“三问”代表着中国人对奥运会最早的关注和企盼。
如今,整整过去了一百年,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实现了!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时,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正忙于在赛场上角逐,中国人却在为抵制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奔走呼号,根本无暇顾及奥运会奖牌花落谁家。
时隔12年,当“天津三问”被提出来时,对于正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国政府不可能引起任何反响。
1932年,中国短跑选手刘长春只身奔赴洛杉矶,中国运动员的身影首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尽管刘长春在预选赛中就被淘汰,尽管当时有外国人说,一个人失败了,整个中国也失败了,但是这个黄皮肤的中国运动员让“天津三问”中的第一问有了答案。
4年后的柏林,由100多名中国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走进了第11届奥运会的赛场。尽管这次仍然一无所获,依然无人喝彩,但他们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国人的风采,让中国人的第二个奥运梦想变成了现实。
旧中国时期,奥运给中国人留下了太多的苦涩和辛酸。中国人虽然积极向奥运大家庭靠拢,却不被这个大家庭看好,甚至赛后中国运动员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走出国门才看到自己是如此落后,这深深刺痛了中国运动员的心。可他们没有气馁,一代又一代有血性的中国人坚信,中国总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的颁奖台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把一枚奥运会金牌挂在了中国运动员许海峰的胸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次响彻奥运会赛场上空。中国体育从此令世人刮目相看。
2008年8月8日,经历了整整一百年后,“天津三问”今天终于有了圆满的答案。百年一梦,一梦百年。“天津三问”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的奥运梦,更承载着中国人的强国梦。正如上世纪初中国最早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所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企盼百年的奥运终于来了。在这梦圆的时刻,北京迎来了两万多名各国运动员和数十万外国观众与游客。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中国古语的内涵与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奥运圣火点燃“祥云”之际,东西方两大文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心相连、手相牵,在“和平、友谊”的旗帜下共享奥运盛宴。
一周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全世界处于敌对状态的人们放下武器,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协议。这一和平呼唤表明联合国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和重视,也代表了全人类对遵守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愿望。近日国际奥委会决定对伊拉克予以“解禁”,批准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派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这让多灾多难的伊拉克人民透过圣火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主旋律,也是全世界崇尚奥运精神的根本原因。
奥运会提供了体育竞技的平台,各国运动健儿都想利用这个平台为自己的民族、国家争光。而奥运会被赋予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奥运赛场上演众多体育传奇的同时,还阐述着团结与友谊、文明与和平。
奥运来了!四海宾朋相聚在五环旗下,这不仅是北京的盛事,十三亿华夏儿女都是东道主,每一个中国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奥运带来了信念,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和平,带来了友谊。我们纵情释放百年激情的同时,更应当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来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精神理念。
奥运会重在参与,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北京欢迎您!中国欢迎您!奥运精神比奥运奖牌更重要、更珍贵,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无论胜负,我们都为您鼓劲,为您加油!
今夜,圣火照耀中国。让我们一同祝福奥运,祝福北京,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