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Hello!Salut!”一大早,北京前马厂胡同的霍家大院就热闹起来,黑羽黄翎的鹩哥在一人高的大鸟笼里蹦来跳去,用汉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跟院子里的客人打招呼。
奥运会开幕后,像霍家大院一样,北京胡同里许多“奥运人家”都住进了说着不同语言的客人,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鹩哥只是一个小小例证。
“奥运妹妹,为你加油”
一大早,27岁的西班牙女孩乔劳特从鹩哥清脆的叫声中醒来,穿上中国传统印花的蓝色连衣裙,准备和男友一起去买给运动员妹妹加油助威的小玩意儿。
“我们现在要去买哨子、塑料小拍手那些东西啦!”这位金发碧眼的姑娘挥挥手,做出加油的样子,一脸兴奋。
“比我小两岁的妹妹马娅伦要参加皮划艇比赛,我们就跟着她来了,一定要支持她!”乔劳特说。
其实乔劳特一家都到了北京,“爸爸也来了,住在酒店里面,但是我喜欢胡同,因为这里很中国。我一进来就——啊,太美啦!”乔劳特做吃惊状,笑着说。
霍家大院的雕花窗棂、油彩梁栋、丝瓜凉亭、青花瓷桌等,再加上有蝈蝈、鹩哥合唱,充满着古都人家的气息。身为电脑设计师的乔劳特说她最喜欢这个院子的“空间感”——“这里很有层次,充满中国韵味。”
白天观赛,晚上泡吧
每天一大早,来自新西兰的5位年轻人就换上运动装、披上新西兰国旗看比赛去了。
26岁的新西兰姑娘凯恩说:“我们一共有100来张票,自行车、网球和皮划艇都是不能错过的项目。”
到了晚上,他们又奔酒吧而去。霍家大院就在北京著名的酒吧街什刹海附近,环湖的岸边,许多客人都会聚在电视机前,边看比赛边喝啤酒,这五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不例外,常到了后半夜才回来。
观赛和泡吧之余,凯恩和她的朋友们也爱和霍家大院的主人聊天。
“这四男一女可是院子里的宝贝,大家都很喜欢他们。”23岁的小主人王恒说。前两天两个男孩还约了瑞典来的姑娘一起爬长城。
凯恩和她的朋友们还特别把自行车从新西兰运来,打算奥运结束后骑车走街串巷,深度体验北京人的生活。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