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笔者逛超市路过食品区时,忽听一男子向朋友诉苦:“这10盒月饼都是送人的,我一口也尝不上。像这样的日子一年要有很多次,春节送,端午送……耗财费力,我快患上‘恐节症’了。”
笔者闻言感慨万分。月饼本来代表着思念、团圆、亲情,如今却演化成了有特定意义的“人情”,使人为之无奈。其实,月饼的美味在美食遍布的如今已渐显清淡,月饼市场的火暴,关键还是送人,还人情。
当然,过节送礼,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嘛!但是如果送“关系”月饼成了风气,成为了一种交际潮流,那可就需要深层次考虑了,因为在这种潮流下,就会增加本来不想送的人的负担——人家都送了,你不送可能以后的事就不好办了——这种风气对整个社会来说,可就不是小事了。
曾有报道说,一干部家庭在中秋节期间仅五花八门的月饼就收了150公斤。但节日匆匆去也,150公斤月饼的处置问题让这家人直喊头疼。可见,收月饼的家庭并未记得送月饼人的祝福,而是得到了一堆苦恼。
有人说如今月饼在某种意义上已不是食物,而是人情的代名词。的确,月饼在“人情交往”中或多或少“变味”了,变得更加奢侈、粗俗、暧昧,原始的情感变得无影无踪。“吃包装”、“吃档次”,使月饼中所含的那种浓浓亲情变淡了。仅从商家的包装就可以看出“人情”的分量:从纸包装到金属盒,再到被诩为“回归自然”的木料盒、贵族盒等。
看来,“人情月饼”确实累了不少“有情人”,承载了太多“人情”的月饼也应到了“减负”的时候,让那些因“人情”月饼感觉压抑的人重新轻松和舒坦起来吧。同时,但愿那些送月饼的人群里,能够多一些真正因为亲情和友情而送月饼的人,而少一些因为利益关系而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