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结束了,许多怀里揣着“金元宝”出生的“90后”们也迈进大学校门了。
在殷实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90后”,对钱的概念相对模糊。他们接触到的事物新鲜时尚,因此消费欲望比“80后”更强。大学生活刚刚开始,对于这些刚刚离开父母怀抱的“90后”大学生们来说,如何理财便成了他们独立生活的第一道关卡。
“独立生活,自己给自己当家,这是我盼望已久的‘特权’。但是,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都是父母打理我的日常生活,每周给我一次零花钱。现在让我自己拿着800多元钱来打理一个月的生活,确实难住我了。这不,刚来几天就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刚刚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的申忠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道出了苦水。
而刚刚考入人民大学中英商务管理专业的王明达似乎没有这么多的“烦心事”,他说:“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主要就是吃饭和买书。妈妈对我的生活费并没有限制,没有了随时都可以要。”
“虽然家里给我的零花钱是每个月500元,但已经够用了。”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读大三的王越向这些学弟、学妹们传授了她的理财经验,“每个月我都会先在饭卡中充350元,作为铁打不动的饭钱。然后再分出60元的零食钱,剩下的作为流动资金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越还把每月的消费清单记录下来,以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她说:“其实很多消费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只要我们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还需要支撑多少天,就可以避免很多没必要的消费。”
其实,在大学校园里还有很多的开源节流的方法。金融理财师马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新生要学会二手交易。别人用过的课本,托福、雅思参考书等,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入,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知识不会因此打折扣。
大学生们还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刚进大学,同班同学、舍友、老乡之间喜欢找机会聚会。而这些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不去也罢。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样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做家教等兼职工作,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
专家建议,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零花钱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家长应当主动到孩子所在院校打听清楚。在选择费用的支付方式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决定。如果对孩子的自制力有信心,可以一次性给他,让他自己学会怎么安排和支配,这也不失为一种锻炼孩子理财的方式。如果信心不足,把握不稳,还是分月控制好。在一些重大开支上,家长还应要求孩子“立项”、打报告。但不建议强制要求孩子上交流水账详单。给孩子适度的自由,是形成财务独立的重要环节。
(据《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