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热剧直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剧里剧外都是“戏”
『三合一』的红颜知己
我是 “公关大使”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导演宫晓东讲述《戊子风雪同仁堂》幕后——
剧里剧外都是“戏”

  ●宫晓东印象

  这绝对是个可爱的人,顶着一脑袋花白的头发却还没有那么老,满脸的意气风发,显然正处于导演创作的黄金期。眼睛大、嘴巴大,笑起来声音大,脾气也大,以至于在制片方提供的花絮照片中就有他张着大嘴咆哮现场的样子。这样的人往往真性情,该高兴的时候笑,该生气的时候叫,拍出的电视剧也随了这种个性——真实。

  宫导爱才,只选合适的人演适合的角色,乐家的4个爷都是按这样的标准挑选的,所以每个爷都各具特色,特别是那几位已当了多年导演的老戏骨,硬是被挖出来上了戏。这种绝对实力派的演员班底让“同仁堂”都跟着韵味十足起来,还有那几位“宝贝”级的客串,李琦、马羚、句号……每个名字扔地上都能砸出个响来,再看剧中的表演,个个不辱使命。

  在中央戏剧学院,宫晓东是有了名的“导演会演戏”,曾因演易卜生的剧而被誉为金牌的“培尔·金特”,听他讲那些幕后故事,绝对是个乐事儿,因为他瞪着眼睛就入戏了,手舞足蹈地表演,声情并茂地讲述,肆无忌惮地大笑,那时就恨自己没带个摄像机,这要拍摄下来绝对是个生动的花絮。故事,就先从2006年北京的一场雪说起……

  ●3月,北京的雪

  顾名思义,《戊子风雪同仁堂》一剧自然需要“风雪”配合,2006年3月下旬,北京的外景摄制任务基本完成,所有的冰面都在融化,但还没等到一场雪。

  气温正随着春天的到来逐渐升高,到处都春意萌生,逐渐显露出花红柳绿的趋势。这细小的变化急坏了宫晓东,他知道,在这个季节下雪是不太可能的了,但转战别处又需要时间。那些天里,他天天企盼:“老天啊,帮帮忙吧!”一个晚上,宫导又焦虑得睡不着,时近凌晨,辗转反侧不如出门遛遛,就在他推开房门的瞬间,忽然感觉到一股非正常的凉意,外面似乎阴云密布,“难道是要下雪?”宫晓东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异常,他迅速通知剧务,“马上叫醒所有演员!睡得死的就捶门,睡得轻的就挠门,反正就是用各种办法叫醒所有人!”天蒙蒙亮之时,所有人员到位,就在那一刻,阴霾的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地面上很快就积了薄薄的一层……宫晓东的原话是这样的:“那真是乌烟瘴气的一天。”因为所有关于雪的内容都要在那一天补景,导演乱套了,场记乱套了,演员也乱套了……2006年3月北京突如其来的这场雪,让《戊子风雪同仁堂》终于完美地切合了主题。

  ●拍戏啦,快来看呀!

  《戊子风雪同仁堂》拍摄时用的是同期声,这对周边环境要求严格,不能有杂声。但取景地不是深山老林,而是人声鼎沸的河北某地,往往一开拍就遭众人围观议论,为了达到“禁声”效果,宫晓东决定“声东击西”。他们准备两个组,往往第一组声势浩大,导演还特别扯着嗓子喊:“别脱那么光!”“告诉你了,别露那么多肉票,多点布票!”这一吵一嚷,人群自然就涌到第一组那边围观去了。其实第二组才是真开机,猫在里面悄悄开始,周围已是一片安静……这样行动了几日,方法竟然被相邻的小贩们学去了,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他们开始在外面用喇叭高声叫卖,这又让剧组为难了。宫导招呼剧务们,第二日一早就抢先占据小贩们的摊位,然后在那里高声吆喝:“快来看呀!戏拍不了了!”“拍不了谁赔偿损失呀!”围观的人群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探头探脑地瞅着发生了啥。导演在里面一喊“拍”,被剧组控制的所有喇叭都停了声,周遭一片安静。一来二去,小贩们不干了,高音喇叭继续肆虐,老顽童宫晓东亲自出马,他扔下一句:“3分钟后,喇叭一停,马上拍!”他跑出去和小贩们理论,说天说地、说东说西的让听的人完全糊涂了,就在大家正琢磨这老头的来历时,里面的戏也就拍得差不多了。“拍完了,走人喽!”宫导指挥完工的剧组迅速撤退,留下还在发呆的人们……就这样,插科打诨的,又如打游击战般的,《戊子风雪同仁堂》完成了所有的拍摄。

  (张 维)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