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区姬家山乡张陆沟村的赵爱生是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个“下海”的人,也是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每每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创业的情景,赵爱生就很激动,他说:“我永远忘不了1981年,因为那一年,我从一个吃不饱、穿不暖、住着破房子的苦孩子,发展成了‘万元户’,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哪里能有今天这有车有房的幸福生活啊?!”
能吃饱就是最幸福的事
1949年,赵爱生出生在鹤山区姬家山乡张陆沟村,他是家中的老大,上有奶奶和父母,下面还有5个弟弟。因为只有父母能挣工分,而且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所以家里特别穷。因为没有钱,家里做饭从不放油,实在想吃油了,就用蒜臼子捣两个蓖麻子,而肉更是一年也吃不上一回。即使每天都吃野菜和糠窝窝头,也只能吃个半饱。只有在过年或有亲戚来家里的时候才改善生活,而所谓的改善生活也就是能喝上一碗稀稀的汤面。
从7岁开始,赵爱生就开始下地干活,除了犁地、割草,他还要背矿石。13岁时,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犁地专家。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赵爱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因为小时候没读过几年书,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赵爱生对记者说:“对于当时来说,能吃饱饭就是最幸福的事了。现在的年轻人能吃饱,能穿暖,有书读,哪里知道那个年代的苦啊!如今回想起那些年,就让人觉得特别心酸,光想掉眼泪,也就是因为那时候太苦了,我才想到要找出路,要改变家庭状况。”
没有退路,唯有放手一搏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要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国民收入。赵爱生想:我是赶上好时候了。1980年,赵爱生打算借钱买货车干个体。刚开始,家人并不支持他,他们觉得跑运输干个体太累,而且担心有政治风险。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干个体的人还很少,有朋友为赵爱生担忧,说:“你干个体就不怕别人说你是‘挖社会主义墙脚’?”赵爱生说:“有啥可怕的,国家都改革开放了,政府肯定支持干个体。”
赵爱生用借来的1.9万元钱买了一辆东风货车。他每天开着货车,到濮阳、滑县、长垣等地去卖煤,虽然赵爱生很能吃苦,但刚干个体时也是困难重重。赵爱生说:“那时候我都是一家挨一家地去推销煤,一个人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困难非常多,但我从不灰心。借了那么多钱,根本没有退路,唯有放手一搏了。我天天深更半夜出发,风雨无阻,有时候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有时候半夜才能吃上一顿饭。因为我讲诚信,也换来了好口碑,找我要煤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赵爱生的不懈努力下,1981年10月,他发展成了“万元户”。当时,“万元户”可算是有钱人了。但当时环境还比较保守,所以每当别人问赵爱生:“小赵,你现在成‘万元户’了吧?”他总是说:“哪里当得上‘万元户’呀?”“但是,当听到别人叫我‘万元户’时,我心里还是感觉挺美的。”赵爱生说。
让赵爱生困惑的是,虽然自己挣到了钱,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但在那个年代,个体户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一度是社会鄙夷、嘲笑的对象。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干个体并不是什么好职业,甚至有些人看不起干个体的。那时,一些家长训斥不听话的孩子时常常会说:“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找不着工作,去当个体户吧。”
“虽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让个体户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但政府对个体户却非常重视,而且还召开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我因为是张陆沟村的第一个‘万元户’,所以也受到了表彰。当时,我还戴着大红花被请到主席台上,对着台下的群众介绍致富经验呢。过后还让我戴着写有‘万元户光荣’5个大字的绶带在鹤山区的街道上游行。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干个体也能当先进,感觉非常光荣。”赵爱生说。
坚持走下去就会看到光明
生意做得顺手,赵爱生的胆子也大了起来。1982年年底,赵爱生看到开煤矿有好的发展前景,就把货车卖了,又向亲戚朋友借钱开了东井煤矿。在开东井煤矿的最初两年里,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刚开始由于井下水太大,一直无法正常生产,而他此时已经没有钱投资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兜里连10元钱也没有,亲戚朋友由于担心借给他的钱要不回来,也一直埋怨他。在那艰难的两年时间里,他的老父亲为了他担惊受怕,没少掉眼泪,但赵爱生没有后悔过,他说:“我这个人性格倔犟,只要认准了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光明。”
1985年初,赵爱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他的东井煤矿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手里有了钱以后,1986年,赵爱生带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共计31个人,去北京旅游了5天。1987年,当时我市进了3台配有遥控器的21寸“雪莲”彩电,赵爱生就买了一台,由于这是全村第一台带遥控器的彩电,每到晚上,全村人都拿着板凳早早地到他家院子里占位置,甚至邻村人听说后也来他家看电视。1989年,赵爱生投资10多万元盖起了大房子。1999年,赵爱生让妻子、弟媳和表姐等人带着74岁的老母亲去昆明游玩,一行人来回均乘飞机,这在当时可是非常新潮的事。
那年喜事特别多
赵爱生说,1981年让他终生难忘的除了成为“万元户”以外,还有许多重要的体育赛事。
身为体育爱好者,赵爱生非常喜欢打篮球,他能够一口气连打三场比赛。当时只要山城区长风路的灯光球场有比赛,他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前去观看。虽说当时没有电视,但赵爱生因为一直在外从事运输业,所以获取消息的途径比较多。赵爱生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1981年,太让人难忘了。这一年,在男子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中,咱男排获得了亚洲区唯一的出线名额;这一年,在第36届世乒赛上,咱中国队囊括全部七项冠军和所有五个单项的亚军。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女排,这一年,她们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了世界杯赛冠军。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和身边的那些体育迷兴奋得都跳起来了,觉得咱们的女排姑娘太了不起了。后来女排还创造了五连冠奇迹!当时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学习女排精神。我原本就热爱体育,从那一年开始,体育便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懂得感恩,才能走得更远
成为“万元户”后,赵爱生开始尽其所能帮助村民。从1981年到现在,他历任张陆沟村的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赵爱生常对人说,张陆沟村是我创业起步的地方,人不能忘本。他买来数台打麦机、播种机和拖拉机无偿让村民们使用;不管哪位村民有了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许多扶贫助困的场合,都有他奉献爱心、慷慨解囊的身影。赵爱生说:“能够过上现在这样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我非常满足。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有发展,除了有抱负、善于抓住机会外,还要有好的大环境。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领我们发展致富的,假如当时的经营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我很可能现在还在为养家糊口而发愁,是改革开放让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从当年的一个个体户,到当选为鹤山区人大代表,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政府,做人要‘富而思源’,要懂得回报社会,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