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 鹏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上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他们明白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功能。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达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
读书的好处人人皆知,不容置疑。然而面对着市场上众多的书籍,还有网上的各种各样的文学论坛,家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该如何选择呢?不仅是学生茫无头绪,不少家长也是束手无策。
现状:武侠言情吃香
新区刘胜明先生打电话向记者反映,他的儿子近段时间迷上了武侠小说。现在只要一放学,他儿子就抱着金庸的小说猛看,也很少与家人一起吃饭了,常常自己一个人躲进房间一边看书,一边吃饭。“老师几次打电话告诉我说我的孩子现在成绩急剧下滑,不很听话,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还看起了武侠小说。”他们夫妇几次劝说,甚至动武也无济于事。对父母的教诲,儿子是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根本没有一点改变。“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新区鹤翔小区的陈女士是这样形容自己女儿的:在六年级以前,女儿平时很少看电视,在家是个乖乖女,见了生人话也不敢说。自从迷上电视剧《还珠格格》以及续集后,整个人大变了样,再也不安生了,没话也要找话说,美其名曰向“小燕子”学习。到了八年级以后,更是迷上了琼瑶小说,什么《梅花烙》、《望夫崖》、《新月格格》、《月朦胧鸟朦胧》、《青青河边草》等讲得头头是道,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言情小说对她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改变了女儿的个性,把她变得偏执起来,最近她还嚷着“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现在她真的很担心女儿。
我市新区某校的一位高一学生向记者坦言,看了小说,会将自己融入到故事里。看武侠小说会喜欢打架,会有英雄气概,“路见不平,仗义出手”,有可能会产生暴力倾向。喜欢看侦探科幻小说的,容易疑神疑鬼,会以为有人在晚上偷袭自己。言情小说的危害更大了!我们班就有不少女生看,还带到学校里来呢!整天议论,都没心情去学习了!像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恨不相逢未嫁时”几乎成了个别女孩的口头禅了,她们上课时还偷偷看呢。这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还会想东想西的,注意力怎么能集中呢?成绩肯定不会好。新区一位高中老师也说,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和书刊,有时候还会发展到废寝忘食、爱不释手的地步。他们一旦看入迷了,便会“走火入魔”,就连课堂上也在看,没有心思学习,学习质量怎么能提高?还有的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这不就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原因:大多缺少关爱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中学生喜欢看这样的课外书呢?沉迷于武侠小说的小强说,现实中,他不爱说话,朋友也说他的内心比较封闭。在他小的时候,邻居家小孩邀他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他从没参加过,大了后就更不和其他人一起玩了。无聊之中,他抱起了古龙的小说,后来是越看越爱看,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是好像吞食了鸦片,三天没有新武侠书看,就感觉难受。现在上高中二年级的小明告诉记者,自从父母的生意做大以后,虽然在物质上他不缺少什么,但是他老觉得父母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爱他了,觉得自己是一个缺少关爱的人,很少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关爱,于是就以各种方式从外界寻找他内心需要的东西。像看电影、聊天、和异性交往,这些都满足不了他的需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本武侠小说《东方第一剑》,便开始迷上了武侠小说。
新区的江先生认为,现在中学生看武侠言情小说,其实是很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反应,这个状态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只是每个人表现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已。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脾气古怪的孩子,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就会投向自己建造的虚幻世界中,言情、武侠小说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一心理。
标准:适合就是最好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作为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又是人格、品位等各方面素质渐趋定型的时候,所以我们更要选择适合我们的书去阅读。
那么,中小学生究竟读哪些书比较好呢?市外国语中学的田老师告诉记者,读什么书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小学生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等。稍大一点的中学生最好寻找一些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到了高中的前期,更是开卷有益,多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来加深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如《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退休老教师刘福昌说,无论是读哪一类书,都是从需求出发的,需要是读书的主要动力。就拿他自己而言,读书的意义主要是陶冶情操,所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读了不下10遍,而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们现在读的书大多以小说和散文类为主。如果一本书,能让中学生发现所关心的生命或者社会的主题,要么给他们人生的智慧启迪,要么给他们指出前进的道路,要么给他们洞察社会和生活本质的能力,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叫人读来感到震撼,感到亲切。至于对人无用的东西,都是垃圾,书上的不过是文字垃圾而已,像含有暴力内容的垃圾对人的危害最大,因为它不但侵占了读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污染了读者的精神家园。
家长:选择要把好关
淇滨中学的一个七年级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现在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以后还有升学考试任务,哪有时间看书?何况还要选一些好书。有这样疑问的中学生不在少数。支持孩子多看课外书的贾先生说:“孩子现在功课是多了些,但他们会过得更充实,会远离电视和网络,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锻炼。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最终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孩子们也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时,积少也能成多。”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学生都埋怨父母管得太死,自己没有一点自由,大多数中学生都希望有一定的阅读空间。孩子在外国语中学读七年级的李女士认为,孩子由于年龄不大,对书籍的选择和鉴别还没有能力,生活阅历不如成人丰富,所以每次孩子看什么书,买什么书,都是他们夫妇一起带着去的。书里面内容有精彩的,但也有糟粕。“一本好书有时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一本坏书也可能把孩子引入歧途,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内容上把好关。”
另一位李姓家长告诉记者,他对孩子自己的阅读选择还是表示理解的,毕竟每一代人生活的环境背景是不同的,就像自己小时候比较喜欢一些小英雄的故事一样,现在的孩子也会有他们喜欢的书籍。阅读书籍本身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如果过分干预,他怕孩子会丧失阅读的兴趣。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孩子自制能力不足,还需要时不时引导。同时,现在个别不良出版商为了高额利润,印刷那些“有害”的书籍,肆意向市场倾销,作为家长,在让孩子读什么书的选择上还是应该慎重些。
市民建议:尊重与引导结合
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当前中小学生阅读的总趋势还是好的。据他了解,真正看武侠、言情类书的是少数,因为这类书在市场上很少看到。但他同时指出,中学生的阅读应该将个人选择与家长引导相结合,中学生不应盲目选择,家长也不能强行干预。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书籍。青少年时期,阅读的兴趣应该广泛而多样,只有通过这样的积累,才可以建立起比较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结构,毕竟中学生大多在15岁左右,是学习和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在成年以后,读书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将大大不如学生时代。近年来的高考语文的答卷反映出许多考生知识面上的修养欠佳,和平时阅读量小有很大的关系。“单靠课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甚至是复习迎考中强行灌入的一点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新区市民江新超先生认为,中学生的阅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加以适当的引导,这种引导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而不应是强制的。一些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读这些有什么用?趣味低下又浪费时间,你为什么不读读名著?对这种话,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感,他们逆反心理一上来,就不可能再去思考和重新筛选。家长其实应该具体分析一下他们不愿读名著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加以解决。当前一些学生不喜欢读名著,不外乎是嫌篇幅太长,一本书近千页甚至更多,情节冗长,故事不吸引人,节奏缓慢,书中所写距今遥远,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这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有关。但古今中外名著,是书中瑰宝,对中学生很有裨益,是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引导他们进入名著的殿堂,让他们领略其中的奥秘。
一位刘女士说,家长可以在孩子看历史电视剧的时候,从一些历史人物和情节的真假是非,激发、引导孩子去翻阅与此相关的历史或文学书籍,这样既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让他们真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