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 法军企图全歼福建水师,张佩纶决定用沉船堵江口,秘密要求停泊在马尾的各中立国船只迅速退至公海。各国均不配合,马尾海军失去了抵御法军舰队进攻的最好时机。
在台湾基隆,刘孙二人为防止法军舰队登陆,沉船封海路。怎料,此决定影响了渔民们的生计,他们聚集在营门口,纷纷抗议。刘铭传向大家解释,正左右为难之际,商人林维源用自己的20万两白银为其解围,并请众人帮刘铭传修炮台、挖战壕,共同抵御外敌。
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8月23日,在清军毫无防备之时,法国远征舰队率先开炮,福建水师半小时内全军覆没,马尾造船厂全部倾覆,大清海军的摇篮毁于一旦。张佩纶上书自劾,并参相关官员玩忽职守,但翁同和却证实张佩纶所奏与事实大相径庭,张佩纶被革职。
左宗棠领旨赴闽督办福建军务,西太后叮嘱他着力支持刘铭传。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张之洞详读唐景崧所写的《请缨日记》,深感唐景崧为可塑之才,让他送军备粮草给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实现其承诺。
第9集 刘铭传亲侄刘朝宗加入基隆的海防前线,令提督曹志忠深受鼓舞,誓与炮台共存亡。台湾在籍员外郎林朝栋募集义勇500名,自带衣食武器,以求赶赴基隆,为保台尽力。
远东舰队司令官孤拔率领舰队强攻基隆,敌我相差悬殊。审时度势,刘铭传下令放弃基隆,炸毁基隆煤矿,以狮球岭为界,退守沪尾,力保台北。此决定令上下官兵、义军战士皆为之震惊,秀才丘逢甲联名上书,告刘铭传的御状。此时,只有孙开华明白,刘铭传的决定乃是保台良策。
一切如刘铭传所预计,法军虽然占领了基隆,但清军与民众共同坚守在狮球岭,令法军损兵折将,登陆士兵无一生还。沪尾大捷,全岛振奋。孤拔不敢再犯沪尾,下令无限期封锁台湾。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一片哗然。
第10集 西太后与李鸿章再次谈论基隆之事。李鸿章向西太后解释这只是刘铭传采取的权宜之计,西太后则要刘铭传力保台北。
李鸿章与德璀琳谈论定远和镇远两舰事宜,希望提前交货,但得到的答复是:不但不能提前交舰,很可能会无限期延长。
台湾被封锁,岛上军需、民用紧张,左宗棠上书请奏,希望清廷水师风雨同舟共援台湾。李鸿章授命时任天津镇总兵的丁汝昌带扬威、超勇两舰满载物资奔赴台湾。清廷忙于台湾、越南与法作战之时,日本趁机策划朝鲜政变,朝鲜大臣向清廷求援,李鸿章无奈,只好命丁汝昌带舰返航,支援朝鲜。
第11集 日本一边出兵朝鲜,一边计划大肆扩充海军,力求超越北洋水师。
法军封锁台湾的策略,并未获得想象中的好处,远东舰队副司令官利士比提议奇袭福州,孤拔决定亲自出马。
张之洞将潘鼎新临阵脱逃、谅山失守的电报如实发出。此时,北京城内正在欢度除夕,众大臣未敢上报。几日后,西太后听闻大怒,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听从孙毓文的意见,重走议和之路。醇亲王推说不懂外交,李鸿章再次被推到和谈桌前。
在朝鲜,清军已完全控制了局面,日本无法插足干涉。身为日本警察总监的桦山资纪心有不甘,内务大臣山县有朋劝他说日本的实力还不足以战胜清国,发动战争的时机还未到来。
第12集 左宗棠与部下商议保护海防事宜,并鼓舞将士支持台湾。在镇海前线,法军突然发动袭击,我方炮台被毁,守军将士壮烈牺牲,但法国舰队最终仍未能登陆。孤拔本人则重伤不治,客死在法军战舰上,至死都没有踏上台湾的土地。
冯子材进驻镇南关,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前后夹击,保住了镇南关。
海陆同时告捷,李鸿章抢在朝廷得知战报前先和法国签订了停战条约,以黑旗军撤出越南为交换条件,让法军解除对台湾的封锁。正在越南会面的刘永福与冯子材收到朝廷旨令——大清和法国政府已签合约,两国军队即日起停止交战。
左宗棠看到镇南关大捷和中法签约的电报,立即上书,认为朝廷当以“观音桥之变”为前车之鉴,为防止法国出尔反尔,应让法方先撤离基隆,大清再从越南撤兵。
第13集 日本使臣伊藤博文拜见李鸿章,就朝鲜事件进行谈判。李鸿章则带伊藤博文参观定远、镇远两舰,这两条舰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战舰。日本使臣深受震撼,不敢无礼,双方和平商谈,最后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
经李鸿章保奏,总理衙门核准袁世凯署理朝鲜交涉商务委员,并打算让长子经方走外交之路,重新启用张佩纶。
刘永福随唐景崧拜见了张之洞,并得知,因朝廷按名义上的人数只给黑旗军拨发了2000人的军饷,另外1000人的军饷由其自筹。刘永福为保基隆,为保黑旗军所有将士都能安然回家,只好答应。
临行之日,阮文明亲自送别刘永福与黑旗军战士,并表示永远与他是兄弟。刘成良跪别义父,留在越南为生父守墓。
第14集 基隆封锁解除,台湾军民一心,出资出力重筑炮台,刘铭传却思绪万千。此时,朝廷传旨命他起程回京,丘逢甲赠他台湾茶叶,为其送行,希望他能回味台湾,早日重返。朝廷命刘铭传说明弃守基隆、保卫台湾的经过,刘铭传深思熟虑后,写下一本“密陈福建巡抚移驻台湾”的奏折。刘铭传进宫拜见西太后,上奏密折,开诚布公,西太后赐还头品顶戴,加恩赏戴双眼花翎,以巡抚衔在京候补。
北京,西太后决定对台湾、越南之战的将士论功行赏。台湾有功将士,孙开华将刘铭传列为首位,左宗棠不解,细问才得知所谓的刘铭传“怯敌,弃守基隆”实属误会,立刻发加急电报向刘铭传认错道歉。
唐景崧升任四品京卿,送刘永福回乡祭母,随后奉旨回京,途中巧逢刘铭传,二人惺惺相惜,彻夜长谈。随后,刘永福 拜见恩师军机大臣翁同和,并从其口中得知镇南关的真实情况,气愤难忍。
第15集 西太后命醇亲王主办台湾以及海防事务。醇亲王找恭亲王商量,翁同和与光绪皇帝也在商议此事。恭亲王建议以同治十三年的琅峤事件为鉴,不可鲁莽行事。翁同和则提醒光绪帝,在亲政前要拥有各项权力。
醇亲王巡视北洋水师,此时的北洋海军实力已是亚洲第一,他希望李鸿章总管海军衙门。随后,醇亲王又向西太后回禀台湾及海防情况,言语之间,西太后早已猜出这些话皆出自被贬退出的恭亲王之口。
伊藤博文回国,将清国海军现状向日本睦仁天皇如实禀报。天皇下令日本全国官吏每人捐献薪俸的百分之十用以扩充海军,以加速实现其侵略扩张的野心。
翁同和上廷实奏“李鸿章扣发电报,晚报军情”,却被李鸿章巧妙搪塞过去。左宗棠重疾之下,由人代书上奏“海防折”,建议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强调台湾重要,与刘铭传的密折不谋而合。
第16集 左宗棠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在台湾建省,但还是未能等到皇帝亲允建立台湾省的好消息就殉职于福州任上。朝廷得此消息,纷纷悼念左宗棠,并在京都设立专祠祭奠,醇亲王代天子致祭。
西太后一面应允建立海军衙门,一面提出修建园林供她养老。醇亲王无银子,只好求助于李鸿章。建立完善的海军需要花费大量银两,而修建园林更是花钱如流水,李鸿章为此也一筹莫展。此时孙毓文提议设立“海防捐”,借此敛财,以解办海军和修园林之难。
光绪十年九月初五,清廷终于下旨台湾改为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第二天,又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醇亲王为总办大臣,李鸿章为会办大臣。1885年10月12日,台湾府终于改为台湾省。
第17集 台湾巡抚刘铭传走马上任后,事事皆难,福建和朝廷均不拨军饷。万般无奈之下,刘铭传只得与唐景崧共同写奏本上奏朝廷,缓建台湾省。正在此时,他偶遇孙开华,得知左宗棠临终遗命“福建原先每年给台湾的四十四万两军饷,一切照旧”。刘铭传大喜,无奈缓建台湾省的奏折已递上,孙开华买通管事太监,把奏折拿回。
刘铭传上任之前向李鸿章告别,并表示将重新利用当年被沉入海底的那条铁轨,为台湾建造第一条铁路。李鸿章挽留刘铭传的希望破灭,只得将写好的折子付之一炬。同时,刘铭传上折保荐唐景崧为台湾兵备道,并弹劾当任台湾兵备道刘璈于台湾战事之时不闻不问、有饷不发、坐观成败。醇亲王因事情棘手,暂压奏折。
第18集 日本派海军大佐伊东佑亨去法国监造舰只,他与邓世昌相遇在客轮上。
台湾建省,众人免费品尝当地的“国姓爷鱼粥”,以示庆祝。
刘璈得知刘铭传上奏弹劾他,便恶人先告状。经朝廷商议后,令闽浙总督杨昌濬彻查此事,杨昌濬派王诗正亲往台湾私下调查二刘互参一事。王诗正拜访四品京卿林维源,恰逢刘铭传来与其商讨如何恢复基隆煤矿之事,从两人的谈话中,王诗正已清楚事情真伪。王诗正据实以报,刘璈本想略加贿赂杨昌濬以平息此事,却适得其反,刘铭传终还清白。
唐景崧升任台湾兵备道,与同僚共庆祝,酒醒后发现红颜知己紫玉已经离开。
第19集 翁同和因二刘互参一事对刘铭传刮目相看,因其主持户部,便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从财政上支持新建的台湾省。
刘铭传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恢复基隆煤矿,清丈土地,用沉在海底的废铁轨铺建台湾的第一条铁路。
醇亲王正在想方设法为西太后修园林筹银子,四处碰壁,无奈之下,寄希望于李鸿章能从海防军饷中拨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朝廷忌讳刘永福,只给其一个虚职,迟迟不予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每日操练子弟兵,教授儿女武艺。张之洞推荐他任南澳总兵一职,却怕屈就了刘永福。刘了解到南澳岛距台湾高雄仅数百里,朝发夕至,又是大陆的天然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刘永福决定留守南澳。他将所率的300名将士分为左右两营,与驻岛官兵共保“闽粤界”。中法战争之时,有的南澳官兵支援台湾至今未归,士兵朱大有的遗孀恳求刘永福帮忙寻找,刘永福托唐景崧查明。
第20集 台湾巡抚刘铭传介绍抗法的台湾士绅林朝栋给唐景崧认识,并请唐景崧代劳,为其叔叔林文清平反冤案。
邓世昌带领的舰队回国,途经大西洋魔鬼海时,遇到日本松岛舰触礁,邓世昌下令将其救下,伊东佑享深表感激。
醇亲王代朝廷挑选北洋水师提督人选,邓世昌与刘步蟾各有所长互相举荐。李鸿章则举荐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虽被批准,但众人怀疑李鸿章是妄图把北洋水师建成“李家军”。
不久,醇亲王代朝廷巡视北洋水师,西太后派李莲英跟随以查北洋水师财政状况。众清流极力反对太监监军,却毫无效果。醇亲王看到北洋水师的实力,心悦诚服。
第21集 李莲英回京,向西太后禀报北洋水师乃是无底洞,挥霍无度。同日,他提醒醇亲王向李鸿章要银子给西太后修园林。李鸿章却声称无银两帮忙修园林,西太后听闻大怒。李鸿章此刻才明白李莲英来巡视的真正用心,训斥李经方中了李莲英的计。光绪帝下旨升任邓世昌为总兵,率领致远等五舰;刘步蟾为总兵衔副将,管带旗舰定远号。
醇亲王奉西太后之命看望光绪帝,父子之情难以抑制。1889年,即光绪十五年农历二月初三,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结束了他的“实习期”,终于亲政。同时,光绪帝也收到台湾送来的一份“厚礼”——基隆煤矿恢复开工。
3名清军水兵在日本长崎被杀,以伊藤博文为总理大臣的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针对长崎事件,准备利用民众的狂热情绪,发动对清国的侵略战争,但此时的日本海军还不能够战胜北洋水师。长崎事件令大清朝野震惊,众人一致主战。而李鸿章不愿与日本发生冲突,认为该事件无伤两国邦交,重重阻挠。
11月10日至16日 1955(央视一套)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