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将影响娱乐业的说法甚嚣尘上,但邦德先生的掘金能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007系列第21部电影《007:大破量子危机》近日在中国抢先上映,短短两天劲收2000多万元票房。尽管观众对丹尼尔·克雷格打造的真功夫版“007”评价不一,但影片几乎五分钟一次的大场面打斗还是让观众看得过瘾,影片戏里戏外浓重的广告味也让中国观众再度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商业大片”。
褒贬不一——功夫多了技术少了
也许是害怕盗版市场的侵袭,《007:大破量子危机》在中国比美国本土还要提前9天上映,票房成绩也不负众望,自《画皮》以后沉寂多时的电影院重新热闹起来。
记者从万裕国际影城了解到,影院自《赤壁》(上)之后再度开放零点场,尽管没有太大宣传,影迷的购票热情还是非常高涨,当晚几乎满场,5日全天总票房突破12万元。UME新天地国际影城、永华影城、世纪大上海电影院等各大影院也同样传来票房火暴的消息。据联和院线方面统计,《007:大破量子危机》首日上海上映后票房超百万元,而根据影片发行方华夏公司透露的数据,全国上映首日票房超过1200万元。按目前的热映趋势,《007:大破量子危机》有望超过上一部《皇家赌场》,进入“两亿俱乐部”。
《007:大破量子危机》的票房表现不俗,不过观众对新版邦德的转型评价却褒贬不一。自从丹尼尔·克雷格上任“007”之后,两部007电影增加了不少动作元素,而以往最炫的高科技武器却几乎消失,邦德纯粹依靠抢来的普通警用手枪来跟人周旋,身手刚猛有余但有欠灵活,看惯功夫片的中国影迷对此并不买账,网络上出现了新版邦德是“成龙和马特·戴蒙的结合体”的评价。
不过,作为一部标准商业片,影片有诸多票房卖点,邦德打架招式虽然朴实,但整部电影海陆空一齐出动,这让观众觉得“剧情再单薄也能赚回票价”。
广告味重——观众为影片额外埋单
《007:大破量子危机》在中国的火热上映拉开了电影的全球票房争夺战的序幕,不过这些票房赢利对于投资方哥伦比亚公司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事实上由于众多商业广告的植入,影片尚未上映就已收回过半成本。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软性广告,事实上也让观众在为电影额外埋单。从第一部007电影开始,斯米诺伏特加就是邦德最钟爱的品牌,“要摇的、不要晃的”更成为他的标志性台词,而在这部《007:大破量子危机》中,影片数度出现伏特加酒的大特写;电影一开场的一场车战追逐戏,数辆新款阿斯顿·马丁跑车悉数亮相,不知情的话还几乎以为是“007”代言的阿斯顿·马丁跑车广告大片。
除了影片中随处可见的软性广告,该片在中国的首映活动也充满浓重的商业气息。由于丹尼尔·克雷格没有像上部《皇家赌场》那样亲自到中国宣传,北京、上海等各站首映式均成为其代言某饮料品牌的宣传载体,虽然这款饮料并未在电影中出现,却喧宾夺主成为首映式上的主角。
对于007电影挥之不去的广告味,观众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这让邦德几乎成为了推销商,也有影迷表示名车名酒早就是邦德的附属标志,只要不影响剧情就无可厚非。而电影业界人士则认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运作非常成熟,这降低了票房风险成本,“007”“内外兼修”的商业操作手法其实给国内初级的商业电影上了一课。
(据《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