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陈志付
【阅读提示】
1957年,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鹤壁市在如今的鹤山区新华街诞生了。作为鹤壁市的摇篮、当年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鹤山区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50多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的一次次南迁,鹤壁市迈出了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步伐。如今,鹤山区的建设和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鹤山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有人将鹤山区称为“鹤壁的北大荒”。
12月23日,鹤山区旧城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鹤山区对鹤壁集和中山地区的整体改造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在鹤山区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之际,记者来到了“鹤壁的北大荒”进行采访。
◆由鹤壁镇到鹤壁市
“鹤山区的前身为汤阴县二区鹤壁镇,是鹤壁市的老城区,也是鹤壁市的发祥地。如今,市里制定了新区和老区协调发展的政策,让大家看到了鹤山区发展的美好未来。”12月22日,73岁的鹤山区老干部冯孝向记者谈起鹤山区的历史及旧城改造项目时格外兴奋。
冯孝是土生土长的鹤山区人,11年前从鹤山区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说起鹤壁市建市及鹤山区建区以来的城市建设情况,冯孝可谓了如指掌:“常听人说,鹤山区是‘鹤壁的北大荒’,可我现在还住在鹤山区。”冯孝说,横向比较,鹤山区这些年在城市建设方面确实有些滞后,城市功能相对落后;但纵向相比,由当初一条狭窄的新华街发展到今天的鹤山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冯孝回忆说,当年,鹤壁镇只有一条位于鹤壁集的不足3米宽的新华街,汤阴县二区在新华街西段办公,鹤壁镇在新华街中段办公。从新中国成立到鹤壁建市期间,新华街仅有3家以卖油条、包子和烧饼为主的饭店,还有两家布行、两家粮行和一家诊所,这算是当时鹤壁最繁华的地方了。那时的鹤壁集隔一天为逢集,逢集过后为闭集,只有到了逢集这天,人们才能买到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如此,鹤壁镇及汤阴县二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比其他地区要高一些。
在交通方面,当时的鹤壁镇还没有柏油路和水泥路,只有一条向东通往汤阴县、约5米宽的土路,而向南通往如今山城区的路则全部是羊肠小道,货物运输基本上依靠人力或牲口驮运。
冯孝对鹤壁建市前后的那段历史记忆犹新。1945年7月,鹤壁集第一次解放,当时的中共安汤县委、县民主政府从安阳岭头村迁至鹤壁集。3个月后,今天的汤阴县城尚未解放,上级决定撤销安汤县,在鹤壁集建立中共汤阴县委和县民主政府,辖鹤壁集、鹿楼、石林、耿寺4个区。1949年5月,汤阴县党政机关从鹤壁集移至今天的汤阴县城。
1952年,陈家庄煤矿(后称鹤煤一矿)在鹤壁集动工兴建,由此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鹤壁现代化矿井建设的热潮。1956年,汤阴县在鹤壁集设置鹤壁镇,归汤阴县二区管辖。
冯孝是在1957年鹤壁建市这一年参加工作的。当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置鹤壁市,市人民委员会暂驻鹤壁集。同年7月,鹤壁市市政委员会发布通告,宣布鹤壁市正式成立,原安阳专署鹤壁办事处同时撤销,市政委员会代行市人民委员会职权,领导全市各项行政工作。
由鹤壁镇到鹤壁市,鹤壁发展的新篇章掀开了。鹤山区新华街作为鹤壁市的诞生地,从而载入鹤壁史册。
◆探访当年新市区
鹤壁建市后不到一年,中山就变成了市区,因为是鹤壁市的第一个新区,被人们称为新市区。冯孝说,如今50多年过去了,中山早已成为鹤壁的老市区,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仍然习惯地称中山为新市区。
建市当年,我市决策者本着服务煤炭开采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选定鹤山区的中山地区建设市区,并开始紧锣密鼓地建设。同年12月,鹤壁市市政委员会由新华街迁至中山。
冯孝介绍,当年之所以选定在中山建设新市区,是因为鹤壁集地处采煤区,建设用地少,限制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中山位于当时鹤壁市辖区的南北中轴线上,北接鹤壁集矿区,南连大胡和鹿楼,且地处二矿和三矿之间,煤矿职工的生活区在这里集中,选择中山作为市区便于形成街道,能够进行集中连片的城市建设。1957年12月,在紧张的城区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搬迁到中山办公,中山因而成为建市初期继鹤壁集之后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年,市委、市政府所有的办公室都是平房,如今位于中山的鹤煤公司建材厂和鹤煤三矿医院分别是当年市委、市政府的驻地。跟随市委、市政府一起从鹤壁集搬迁到中山的其他机关单位,则在中山路两边依次排开。
记者来到中山参观了当年的市工业局、粮食局、人民银行、邮电局、税务局和鹤壁矿务局等单位的旧址。如今,这些单位旧址上的平房办公室已被拆除,变成了一栋栋楼房。
建市初期,中山地区除了正在建设中的煤矿外,其他工业企业则一片空白。自1958年起,中山先后建起了服装厂和酒厂。紧接着,我市早期的工业企业如市食品厂、市酱菜厂、市陶瓷厂及市水泥厂等纷纷建成并投产。
当年,在中山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大院同期开工建设的还有一所小学,当时名为鹤壁市第一小学。1959年在对学校重新排序时,这所小学改名为市第三小学,即今天的鹤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另外,在中山还有一所成立最早的中学,原名汤阴县第三初级中学,建市后改称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建市初期学校设有10个教学班,教师20人,学生近500人。
建市初期,随父母一起来鹤壁支援城市建设的王月坤回忆说,刚到鹤壁时,中山的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人口也不多,唯一的中山路还是土路,路两边不是山坡就是山沟,出门买菜要过几道沟才能走到市场。那时家里没有自来水,每天要到外边的公用水管去挑水或提水。市党政机关、矿区家属以及城市居民的用水,除了依靠一口机井外,还有一个建在中山半山腰的蓄水池,蓄水池的水源为雨水,由于供水量十分有限,对矿区家属和城市居民只能实行定时供水。一开始,市区不通公交车,直到1958年6月,省交通厅分配给我市两辆捷克产“依卡洛斯”客车,开通了一条城市公交线路,交通条件才初步有所改善。当年,数千米长的中山路,只有从孙圣沟到康家庄这段每隔50米安装了路灯。
建市时,鹤壁市的辖区仅限于1956年成立的安阳专署鹤壁矿区办事处的辖区,总人口不到10万人;建市后不久,鹤壁市周边原归汤阴县管辖的部分乡、村被划到鹤壁市辖区;到了1958年,根据鹤壁煤田资源分布状况及煤矿开采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阳县管辖的吕寨等两个乡划给了鹤壁市,而原属鹤壁市管辖的石林乡和寺望台乡又重新划入汤阴县。这时的鹤壁市辖鹤壁集、中山和大胡3个城市街道办事处、20个居民委员会以及6个乡、190个自然村,总面积30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16.9万人。
后来,国务院对鹤壁市的行政区域又进行过两次调整,直至今天,鹤壁市辖三区两县,总面积达218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40余万人。
鹤山区中心城区规划设计鸟瞰图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这座从鹤壁集教堂里诞生的城市,已被打造成为具有“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今天,我们享受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不能也不应当忘记当年那些从四面八方投身鹤壁建设的创业者,以及鹤山区这个城市摇篮为鹤壁市的成长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959年1月,鹤壁市委、市人民委员会机关由中山迁至今天山城区红旗街,鹤山区不再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鹤山这个老城区在城市建设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区,以至于有人将鹤山区称为“鹤壁的北大荒”。
生活在鹤山区的人听到“北大荒”这一称谓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冯孝说,他在鹤山区生活了70多年,对鹤山区有着特殊的感情,至今也没有搬到新区居住。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3年到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老城区改造的要求,让他非常欣慰,也非常振奋。
“这些年来,鹤山区在城建方面欠账较多,城市功能不健全。”冯孝说,比较明显的差距表现在城区内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不配套,没有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城区内脏、乱、差现象较严重。近几年,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改造中,留下一片片废墟,影响到了市容市貌。在交通方面,鹤山区对外只有一条省道是主要通道,每当这条省道遇到交通堵塞时,连一条绕行的路也没有;而且,运送煤炭等各种货物的大货车在鹤山区只能从市区内通过,难以维持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在娱乐、休闲和购物上,鹤山区目前没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场所。鹤山区的农村中,有许多村庄处于采煤沉陷区,多年来,这些村庄的房屋受损后,拆了建、建了再拆,有的村庄在原地集中改造,改造后受采煤沉陷的影响又出现了问题。因此,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规划、异地安置也是鹤山区在实施旧城改造项目时面临的一项工作。另外,鹤山区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条件也落后于其他城区。由于存在着这些差距,许多鹤山区的市民为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纷纷搬迁到了新区或山城区居住。
冯孝说,他看到鹤山区旧城改造开发建设规划后,感到切实可行,他认为,对鹤山区的鹤壁集和中山地区进行整体改造开发势在必行,并且充满了信心。
◆改造“北大荒”势在必行
◆回望新华街
新华街由于是鹤壁建市初期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享有“鹤壁第一街”的美誉。新华街以“一”字命名的单位比比皆是,一矿、一粮店、一完小、一百货等不胜枚举。此外,在这条长近千米的街道上,还诞生了我市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市铁木业社(市通用机械厂的前身)、市看守所、市剧院、市邮电局、市矿区医疗所、市印刷厂和市公安局等。在这里,我市第一辆公共汽车开通……
鹤壁市在鹤山区新华街的成立及后来的蓬勃发展,可谓得天时又占地利。冯孝说,鹤山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市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鹤山区从汉代就开始了煤矿开采,到宋代,采煤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50年,我国就开始在鹤壁集一带进行地质钻探和新矿井建设,并于1951年7月成立了鹤壁煤矿筹备处,到1956年成立了安阳专员公署鹤壁矿区办事处,为鹤壁市和鹤壁矿务局(今鹤煤公司)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位于新华街的鹤壁集天主教堂至今仍然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鹤壁市委和市政府旧址。当年的鹤壁矿区办事处和市委、市政委员会的首脑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描绘鹤壁蓝图、谋划鹤壁发展大计的。天主教堂的主体部分为典型的哥特建筑,名为圣若瑟堂。圣若瑟堂高15米,由意大利传教士司德望主教携另三位神父于公元1904年组织建造。整个教堂除圣若瑟堂外,还有神父楼和修女宿舍,由大小70余间房屋组成。其中,神父楼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为两层小楼,是当年鹤壁矿区办事处、市委、市政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同时也是当年市领导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而当年市委设置的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以及市政委员会设置的办公室、民政科、财政科、人事科等部门都在教堂的修女宿舍和其他房屋办公。教堂的圣若瑟堂在建市之初被暂时作为鹤壁市仓库,储存着全市军备、医药、土产等物资。
教堂的西边分别是原鹤壁矿区办事处公安局和鹤壁市公安局旧址。1956年12月,安阳专署鹤壁矿区办事处公安局成立,第二年改名为鹤壁市公安局。
紧临教堂的东边为新华街东券门,这个拱型石券的上边就是鹤壁市看守所旧址。这个古老的券门在当地被称为鹤壁集东券,曾经是出入鹤壁集的东门。建市之初,市公安局借用石券上边的房子成立了看守所,关押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人员。在市委、市政委员会由新华街南迁至中山、大胡以后,这个看守所仍然使用了一段时间。
走出券门向东,迎面而来的是鹤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该校创建于1915年,早先被称为汤阴县第三高小学堂,建市后改名为鹤壁市第一小学,现名鹤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由鹤壁集东券向南分别是鹤壁矿区邮电局和鹤壁市印刷厂的旧址。建市以前,汤阴县邮电局在鹤壁开通了两条邮路,一条是汤阴至鹤壁集邮路,单程19公里,两天往返一趟;另一条是汤阴经宜沟、鹿楼至鹤壁集,单程42公里,三天往返一趟。1957年,鹤壁矿区邮电局成立,邮路改为汤阴经鹤壁集至鹿楼的自行车邮递线,单程为34公里。同时,由汤阴经宜沟、鹿楼至鹤壁集的邮路终止运行。随后,鹤壁市邮电局成立,鹤壁矿区邮电局改为鹤壁集邮电支局。
鹤壁矿区邮电局旧址的南边是市印刷厂旧址,其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鹤壁印刷社,当时开展手工油印、石印业务。1957年建市后,信阳印刷厂迁至鹤壁,与鹤壁印刷社合并,成立了鹤壁市印刷厂,为机关、学校、厂矿提供印刷服务。
鹤壁集东券西边、新华街的南侧是原鹤壁煤矿医疗所旧址,这个医疗所成立于1954年,即鹤煤总医院的前身,当时开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及病房和化验室等科室。
煤矿医疗所对面路北的一处院落为鹤壁军分区的前身——鹤壁市兵役局旧址。当时的兵役局为团级单位,下设动员科、征集科、预备役军官科、民兵科和统计科,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兵役局旧址附近有鹤壁市最早的剧院——新华剧院旧址。1967年,新华剧院曾接待“西藏农奴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鹤壁的演出。
市委、市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单位在新华街办公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给鹤壁集地区的群众留下了非常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在“北大荒”上打造鹤山新城
据鹤山区有关部门介绍,鹤山区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区,然而经过多年来的开采,鹤山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并伴随着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农林用地被毁等现象的发生,导致综合环境质量较低。基于综合分析,鹤山区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审视未来发展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建设模式,从而提出了“后矿区时代城区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的新型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建设思路与地域形象塑造要求,将鹤山区城区建设、农村居民点改造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纳入统一的规划布局范畴,确立了“建设后矿区时代的活力新城”的城区发展理念,决定对鹤壁集片区核心地段、中山地区的中山路沿街进行规划和改造。
按照鹤山区旧城改造开发建设规划,鹤山区将利用4年时间对鹤壁集及中山的老城区进行整体改造和开发。2010年10月,将集中完成中山路、鹤山街、矿业大道等城市道路的改造和建设项目,嵩山小区1040套廉租房建设项目,羑河生态环境治理(羑河上游到原一矿桥清淤、护岸、沿岸绿化和美化)项目;2011年10月,将完成新华街商业步行街、柏灵路、鹤源路北段、羑河街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鹤山新城商业中心项目,羑河生态环境治理(原一矿桥至九孔桥清淤、护岸、沿岸绿化和美化)项目;2012年10月,将完成政苑街、鹤苑街、中环路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2013年10月,将完成龙宫街、矿业大道北段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以上各建设阶段中的商业开发项目将同步进行。
昨日,鹤山区在中山隆重举行了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开工仪式,鹤山区老城区改造建设和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鹤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强告诉记者,为加快老城区发展步伐,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利用3年至5年时间全面完成老城区改造的要求,根据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了鹤山区旧城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对鹤壁集和中山地区进行整体改造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包括中山路改造、鹤山街东段改造、矿业大道北段建设工程,南洋花园拆迁安置小区、商务中心,羑河人家安置小区、羑河综合治理等建设工程。到2013年10月项目全面竣工后,鹤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将得到根本改善,城市品位将得到全面提升,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后矿区时代的活力新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版摄影:
晨报记者 赵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