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钩沉·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围棋少女
毛泽东四会赫鲁晓夫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0 年 2 月 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四会赫鲁晓夫

  ■“只要苏联坚持搞海军‘合作社’,中国就不干”

  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他对华政策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却逐渐膨胀起来。

  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彭德怀,建议由中苏共同建设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台和远程收信中心各一座,投资1.1亿卢布,苏联出资7000万卢布,中国出资4000万卢布,建成后中苏两国共同使用。苏联出大部分经费意味着电台建成后所有权将归苏联所有,这等于是要中国同意苏联在中国领土上建立军事设施。4月24日,毛泽东指示彭德怀答复:同意在中国建设该项设施,但费用全部由中国负担,所有权是中国的。

  如果仅仅是长波电台的问题,也许毛泽东还不至于大发雷霆,但紧接着苏方又提出了建立共同舰队的建议。虽然这个建议是针对中国要求提供海军援助而提出的,但对主权问题极其重视和敏感的毛泽东马上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斯大林那一套东西又来了,于是他坚决抵制。

  赫鲁晓夫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即取消了访问美国的计划,秘密到北京向毛泽东做解释工作。7月31日,赫鲁晓夫的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毛泽东带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前往机场迎接赫鲁晓夫,但没搞任何欢迎仪式,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也没有拥抱,毛泽东只是同赫鲁晓夫握手致意,简短的寒暄之后便乘车到迎宾馆。在稍稍休息后,赫鲁晓夫就赶往中南海和毛泽东举行会谈。毛泽东坚持认为苏联的建议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他说:“斯大林不是这样的吗?搞了一个旅大,搞了两块半殖民地——东北和新疆。只要苏联坚持搞海军‘合作社’,中国就不干。你们坚持一万年,我们就一万年不干。”赫鲁晓夫再次辩称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并且永远不会提这样的问题”。毛泽东说:“永远不提,那好,记下来!”

  8月3日,赫鲁晓夫离京回国,毛泽东亲自到机场为赫鲁晓夫送行,但却没有同车前往机场,送行时也没有欢送仪式,毛泽东也没有和赫鲁晓夫拥抱。

  核心提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毛泽东曾四度与他进行会晤。这四次会晤成为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分歧、从分歧到争吵、从争吵到决裂的标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作为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他们年龄相仿,但政治理念和性格却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交往给中苏两国的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党政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苏联自成立以来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来华的最高规格的代表团。中国党和政府对赫鲁晓夫此次率团来访极为重视,主要领导人都前往机场迎接,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赫鲁晓夫为了显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坦率地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毛泽东的要求出乎赫鲁晓夫的预料,对于核武器这样的尖端技术他不能给中国,但又不好拒绝。他考虑了好一会儿才搪塞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毛泽东没有回应赫鲁晓夫,其他中国领导人也不说话。赫鲁晓夫接着说:“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赫鲁晓夫又建议中国领导人把人民生活保障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国领导人别考虑发展核武器。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和国际活动中,应多加磋商,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和生产建设上,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这不是很好吗?”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连声叫好。

  10月13日,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北京,前往东北参观了大连、鞍山、长春和哈尔滨。10月16日,乘专车从哈尔滨回国。

  ■“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

  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会上发布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和批判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社会主义阵营当中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共产党虽然不完全同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评价,但是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稳定的考虑出发,仍然给予赫鲁晓夫支持。不久,赫鲁晓夫提出利用各国代表团1957年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祝活动的机会召开各国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建议,并很快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回应。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率领高规格的代表团赴会,表示中国“以苏联为首”的态度。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领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郭沫若等抵达莫斯科。11月1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苏联、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南斯拉夫代表团没有参加。在18日的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讲话,集中论述了国际形势和团结这两个问题。在谈到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时,毛泽东风趣地说:“苏联卫星上天,了不起!美国吹得神乎其神,为什么连一个山药蛋都没有抛上去呢?这个意义很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着毛泽东又认真地问赫鲁晓夫,“你们再加把力量,能不能用10年时间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超过美国?”赫鲁晓夫想了想后回答说:“我们努把力还是可能的。”毛泽东接过话头说:“我们都选择一个目标,你们10年赶上美国,我们15年赶上英国!”之后毛泽东又幽默地表示了中国对赫鲁晓夫的支持。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毛泽东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赫鲁晓夫听了之后更是激动不已。

  毛泽东在第二次访苏期间的活动和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以苏联为首”,帮助“多灾多难”的赫鲁晓夫渡过难关,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望。

  ■“我也送你一顶帽子,就是右倾机会主义”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中国。他名义上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实际上是试图劝告毛泽东按照他的外交理念行事。

  赫鲁晓夫在后来的会谈中频频“炮轰”中国的内政外交,还抱怨中国炮打金门、马祖没有和苏联商量,给苏联造成了“困难”,他说:“美国宣布支持蒋介石,我们宣布支持你们,这样就造成了大战前夕的气氛。”进而又责怪中国没有拿下金门、马祖,打了一个有始无终的仗。听到这里,陈毅顶撞了赫鲁晓夫:“炮击金门、马祖是我们的内政问题,赫鲁晓夫同志,你管这么多干什么?你是不是想替国民党说话呀?”赫鲁晓夫猛地站了起来,指着陈毅大声咆哮说:“陈毅同志,论军衔,你比我高,你是元帅,而我只是中将,但在党内,我是第一书记!”陈毅立即回答说:“你是第一书记不错,但你说得对,我可以听,说得不对我当然反驳。”在会谈中一直冷眼旁观的毛泽东说:“我听了半天,你给我们扣了好些顶帽子,没有看住达赖呀,没团结尼赫鲁,不该打炮,大跃进也不对,又说我要标榜马列主义的正统派等等,那么我也送你一顶帽子,就是右倾机会主义。”

  这是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所发生的空前严重的一次争吵,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摘自《文史精华》)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