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地·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挑不拣 三天可就业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10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挑不拣 三天可就业
截至去年底,我市有近九成“4050”人员实现就业

  我市“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部分招聘单位前排起长龙。晨报见习记者 王珂 摄

  我市“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现场,应聘者在寻找合适自己的岗位。晨报见习记者 王珂 摄

  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1月9日以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20个,包括保洁、园林绿化、社区服务、机关后勤、门卫等。同时承诺只要“4050”人员有就业愿望,不挑不拣,3天内就可安排上岗。并于1月20日推出“4050”人员专场用工洽谈会,为“4050”人员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

  据悉,截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4050”人员7100人,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6274人,安置率达88.4%;办理病退、特殊工种退休520人,占7.3%;由于各种原因暂未安置306人,占4.3%。目前,我市的“4050”人员就业情况到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4050”人员,对他们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公益性岗位让我有了盼头”

  

  2月3日,53岁的郝宝林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鹤山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根据他的技术特长,专门为他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已经通知他两天内到鹤山区行政管理局报到,做电工。

  6年前,由于鹤壁市皮鞋厂倒闭,郝宝林下岗了。没有了固定工作,加上大儿子肢体残疾,家里的状况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几年就靠家里还有一些地,郝宝林还时不时外出打些零工,这才维持了基本的生活。他为人搬过货,看过门,50多岁的他,有时候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也挣不了多少钱。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郝宝林告诉记者,他已经习惯了以前每天按时上下班的日子,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稳定可靠。没有了工作,就好像没有了主心骨,自己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日前,鹤山区人劳局开展摸排工作,在了解了郝宝林的家庭生活状况后,将他定为了帮扶对象。并根据他的特长,为他开发了做电工的公益性岗位。郝宝林说:“有了这份工作,家里的基本生活就多了一份保障。”鹤山区人劳局局长肖海新告诉记者,郝宝林上岗后,就可以享受公益性岗位的各种社会保险补贴,除了为他们按月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补贴外,他的月收入基本稳定在每月550元左右。

  “感谢政府给我安排了这份工作,终于有了盼头啊!”郝宝林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据悉,为帮助“4050”人员就业,我市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并延长补贴年限。2009年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33个,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633人就业,使我市公益性岗位安置总规模达到了3100人。同时,为促进“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对2009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年到期的人员单位继续使用的,补贴年限延长1年。

  

  “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我原来是浚县农场职工,2004年因企业改制下岗,丈夫又突患脑溢血导致偏瘫,常年卧床不起,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直靠打零工和亲戚接济勉强度日,这几年都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聊起困窘的家境,41岁的史素玲眼睛红红的。

  史素玲当过保洁员,跑过销售,工作一直没有保障。2008年6月,经过淇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多方努力,她被安置到了淇滨区黎阳路办事处胜隆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在平常人眼里看来并不多,但对史素玲来说,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她一家人的生活难题。

  采访时,史素玲讲了她作为一名“4050”人员找工作时的困惑:“我是安阳农校毕业的,想着自己也有文化,曾经去应聘过售楼员的职位。但用人单位看了我的简历说,他们只要35岁以下的,我年龄太大,不能收。当时我很失望,难道年过35岁就一无是处,只能干保洁工作吗?我以前学到的知识都没用了吗?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去应聘保洁之外的工作了。”

  史素玲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她说:“现在我在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和防汛工作,工作既稳定,我又能照顾家人。真是要感谢劳动和保障部门的同志,我跟他们素不相识,可他们却为我这困难户的工作来回奔走,帮我渡过了难关。”

  淇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淇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辖区内设置劳动工作保障网,在每个行政村设就业联络员,在每个社区设就业促进员,上门入户了解富余劳动力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同时深入新区所有企业了解用工空岗情况,并分别建立工作台账。通过召开现场招聘会,实现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用工对接,并根据工作台账,对“4050”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争取让每一位“4050”人员都能够重新就业。

  

  “好政策让我有了稳定工作”

  

  “还是那句话,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要不然我上哪找这样稳定的工作啊!”今年58岁的张志安在市社会福利院做门卫兼电工,与人交谈的时候他总是笑呵呵的。

  张志安原来在市建材一厂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一家四口人也还能过。2003年5月工厂倒闭了,因为妻子也没有工作,整个家庭突然没有了收入来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时两个半大的孩子正上学,这可把我愁死了,那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张志安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无奈地摇摇头。

  没办法,张志安只能自谋生路,他跟随别人去了山东打工。两年后,由于年龄越来越大,在外奔波总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家里还需要他来照顾,张志安又回到我市找工作,但是50多岁的人找个工作谈何容易。此时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技校,正是花钱的时候,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说起找工作的艰辛,言语中记者能体会到当时他的无奈和无助。

  “四处打零工,说辞退你就辞退了,要不是‘4050’政策好,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张志安告诉记者,2005年他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帮助他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当时正好赶上了‘4050’政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把他安置到了福利院当门卫兼电工,一直干到现在。“现在日子虽然还是紧巴巴的,但是毕竟有了保障,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感谢好政策让我们这些就业困难人员有了希望。”张志安笑着对记者说。

  采访中,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助理弓建周告诉记者,迄今为止,他们已接收了10多名“4050”人员,在工作中他们发现,虽然“4050”人员年龄偏大,无特殊技能,但他们对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在福利院已成为中坚力量。他认为,“4050”人员还是很有就业优势的。

  

  加强“4050”人员就业动态信息管理

  

  “要想做好‘4050’人员的安置工作,必须抓好对他们就业与再就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强他们的就业动态信息管理,及时登记上报,以便针对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与帮助。”在采访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月3日,记者来到鹤山区新华街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当记者问起是如何摸排“4050”人员情况时,工作人员郭海根告诉记者,劳动保障所有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分别设在新华街办事处的4个居委会,以方便下岗人员及时反映情况。工作人员先是根据居委会的辖区人口登记卡认真排查每位居民的出生年月,然后再亲自上门查看家庭生活状况和就业情况,确定帮扶范围。

  目前他们辖区经过排查共有“4050”人员19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排了32人,154人享受了养老保险补贴,还有10人的就业问题没有解决。他们正在和一些企业沟通,争取尽快帮他们解决。

  

  心理培训和再就业观念的疏导亟待加强

  

  民盟鹤壁市委秘书长冯雁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我市两会召开时,民盟鹤壁市委也带去了关注“4050”人员再就业的提案。他们做这份提案的初衷是因为看到身边一些“4050”人员的生活现状后,触动很大。这些人学历低,观念比较传统,就业尤为困难。但同时这一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负担非常重,他们失业后就直接断绝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因此,安置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是巩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冯雁阁表示,尽管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帮助,但希望政策能更优越,对这个特殊群体投入更多关注。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国务院、省、市出台的关于社保补贴的政策精神,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协同努力抓好“4050”人员的政策落实工作。

  提案中除认为应加强对“4050”人员的技能培训外,还着重提到了应同时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冯雁阁告诉记者,他们在写这份提案的时候,走访了一些“4050”人员,在他们身上发现了3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他们面对失业和生活的重压,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虽然失业了,但还可以再找工作,不管什么工作我都能做得很好。第二种是消极心态,由于家庭另一半的工作还属稳定,虽然愿意再就业,但挑岗位,挑待遇,对一些家政、环卫工作拉不下面子,宁可在家待着,也不愿去干。第三种是自弃心态,夫妻双方都失业了,情绪低落,心理失衡,对生活失去希望,有的甚至整日沉迷在麻将馆里。家庭也随之出现很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冯雁阁指出,在加强对“4050”人员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培训和再就业观念的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坦然面对生活,靠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4050”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采访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尤国甫告诉记者,目前,各县区正在逐户排查未就业的“4050”人员,根据排查情况,将继续开展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帮扶,加大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力度,鼓励企业吸纳“4050”人员就业,落实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优惠政策,促进“4050”人员就业。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未就业“4050”人员的就业意愿、技能情况等,通过入户走访、召开专场用工洽谈会等方式,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帮助有就业意愿的“4050”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对生活困难,符合相关条件的“4050”人员,将协调民政部门,使其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等待遇。

  不挑不拣    三天可就业

  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以暗访的形式到焦作市人力资源市场应聘,亲历了“4050”人员求职难的处境,要求各级政府今后要多关心他们的就业问题。1月9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做好“4050”等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为“4050”人员举办专场招聘会,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援助服务。

  近年来,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积极行动,加大了对“4050”人员就业的援助力度。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