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钩沉·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恩来也是密码专家
围棋少女
彭德怀的经济学天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特科神秘“风语者”:
周恩来也是密码专家

  “风语者”是指专门的译电人员。中央特科时期,我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风语者”,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是密码专家

  

  中央特科的“风语者”中,既有“工匠”,又有“木匠”。“工匠”是学土木工程出身的李强,“木匠”是周恩来给涂作潮起的外号。加上蔡叔厚、张沈川,当时上海的中共中央不仅有了第一部电台、第一个无线电培训班,而且还有了第一部密码。

  我们党的第一部电台建立于1929年的秋冬之交,当时李强24岁。

  1928年,26岁的“木匠”涂作潮在莫斯科结识周恩来,并被周恩来派去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这一年,“工匠”李强和蔡叔厚、张沈川就成功地搞出了第一部收发报机,在上海西区正式建台。这时,离美国人设计的无线电台在斯坦福大学草坪上跟所有大陆电台进行通信并大获成功,也才两三年。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也只是简单地使用几近原始的“莫尔斯码”。当年在上海哪怕买点铜片线圈,也有被人举报的危险。

  中央特科电台所用密码的创编者是周恩来。这一密码保密性极高,素有“豪密”(周恩来的化名是伍豪)之称。罗青长说:“我党的第一个密码是豪密,第一个译电员是邓颖超,也可以说周恩来是密码专家。”

  

  艰苦的工作环境

  

  中央特科电台起步虽然很早,但也有弱点,就是发射功率太低。李强之子李延明说:“最先研发成功的那一台收发报机有点笨重,灵敏度也不太高,功率只有50瓦,大家就又试着搞了一台100瓦的民用收发报机。但是一按电键,它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足以把隔壁邻居家的电灯点亮,隔壁邻居就叫了起来:‘今晚怪了,电灯怎么关了还老在闪呀?’他们一听,只好放弃,停止试验。”要是邻居稍有一点无线电常识,马上就会猜到隔壁有电台,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一个危险是天线,张沈川等人以竹竿替代。他们把电线藏入晾衣服的竹竿,又将天线架在三楼阳台或者屋脊上。一天晚上,小偷光顾,把衣服都偷走了。为避免暴露,他们没有声张。由于环境险恶,经常熬夜,张沈川日渐体衰,染上伤寒。他只能由两个同志搀扶着发报、收报,以确保电台畅通。

  

  无线电培训班

  

  为了培养无线电人才,中央特科在上海巨籁达路(今巨鹿路)四成里成立了一家“福利电器公司”,无线电培训班便设在这里。

  1930年末,租界巡捕突袭“福利电器公司”,所有的在场人员全被戴上手铐,押上警车,唯独涂作潮侥幸脱险。其实张沈川反应很快,被捕前已经拉开窗帘,发出警报,但涂作潮还是手拎漆桶,莽撞闯入。眼看法国巡捕冲他大吼,他才急中生智,伸手索讨“福利电器公司”老板拖欠他的工资,还要法国巡捕帮他“维权”,气得法国巡捕飞起一脚,把他当场踢了出去。

  不久,麦建平等4名骨干,因受刑过重,在狱中牺牲。张沈川等人则被反动当局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论罪,分别被判处重刑,直至抗战爆发,经周恩来多方斡旋、积极营救,方才获释出狱,重见天日。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风语者”们送出了“龙潭三杰”助苏区成功反“围剿”的决胜密电,送出了“广西百色起义成功了”的胜利消息,送出了历史永记的一段段红色电波……(新华)

  周恩来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