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观点交锋·
当官也危险?
“晴”照旱土
·一语惊人·
收购嫌犯标语折射幽默感的缺乏
假如抢劫嫌犯反收购执法人员
贼喊捉贼
张娜拉怎能代言李时珍
不妨让张娜拉给中医把把脉
张建辉 漫画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如抢劫嫌犯反收购执法人员

  “要过年了,重金收购抢劫抢夺犯,每个3000元。”“入室盗窃犯,每个2000元(仅限本地区捕获),货到立即付款。”您瞅准了,这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红布白字的标语,被张家界永定区南庄坪办事处挂在其辖区内。(详见本报昨日10版)

  □王石川

  

  如果说张家界把“乾坤柱”更名“哈利路亚山”是一种撒娇式的炒作,那么挂出如此雷人的标语,就是一种有轻佻意味的胡闹。在标语崇拜潮流中,雷人标语并不罕见。比如,某地一拐角处用白粉刷出标语“投案自首是犯罪”,让人大吃一惊;拐弯过去看见下半句——“分子的唯一出路”。再比如,有标语上面一行写着“群众有困”,下面一行是“难找警察”。

  如果说,这些标语尚算无厘头,那么“重金收购抢劫抢夺犯”则是赤裸裸的娱乐化和商品化。在当地执法部门看来,“双抢一盗”的嫌犯就是货物,这样称呼“便于老百姓接受,动机是好的”……动机再好,如果不尊重人权、不尊重法律,这样的动机就是执法“激动”,法律颜面及执法形象荡然无存。可悲的是,相关人员丝毫不认为这样的标语不严肃,反而认为只是口语化,这就有点“拿肉麻当有趣、把腐朽当奇葩”。

  众所周知,没有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那些“双抢一盗”的人只能被称为嫌疑人,身为执法人员,却想当然地把疑犯当作物品。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长久以来养成的权力自恋,居高临下,视法律为无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办事处还表示:此举初衷是鼓励见义勇为,将辖区居民发动起来。群防群治并无不妥,但这种悬赏式的鼓励,实际上是鼓励公民涉险。如果老百姓在利益驱动下,与“双抢一盗”犯罪嫌疑人死磕,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再说,对嫌犯用“货到付款”、“收购”等字眼,是对人的基本权益的藐视,与法治精神相悖。以这种方式嘲弄和侮辱“双抢一盗”分子,会不会刺激他们恶意模仿,在这种标语的“挑衅”下,来个“反收购”呢?比如,收购办事处的执法人员?

  此类标语,该寿终正寝了。当然,比禁止标语更需要禁止的,是一些执法者的违法思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