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友揭秘春晚刘谦魔术
央视春晚网络语言
无标题
从“磕头”到“点鼠标”
虎年最强开场白
无标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习俗在坚守中突破
从“磕头”到“点鼠标”

  受现代生活冲击,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专家和群众认为,春节习俗在坚守中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其与现代社会的“同脉动”也是必然的。 

  

  春联:

  形式更加多样化 

  

  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然而现如今春节走亲访友,细心的人会发现以往家家贴春联的景象不再,偶有几家贴春联的也多是印刷春联。 

  “贴上春联的确更有过年的气氛。但越是接近过年生意越忙,也想趁着生意好多赚点钱,根本没有时间准备春联,吃顿团圆饭、走几家亲戚朋友就算过春节了,初四又要忙生意了。”湖南益阳市市民曹宏说。 

  民俗学家分析,春节是全民参与性节日,然而受工业化及生活节奏加快影响,人们过年变得简单,亲身参与性变弱,这是贴春联等传统民俗淡出人们生活的主要原因。 

  创意春联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个性是年轻人永远的追求,打破传统、彰显个性的春联开始在这个春节悄然走俏。随着电脑制作、数码技术日渐成熟,将宝宝的照片、情侣或夫妻的甜蜜照片挪到春联上,对PS(制图软件Photoshop的简称)高手来说,信手拈来。 

  低碳无疑是2009年最火的词语之一。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逐渐流行,不耗费纸张笔墨的“网络春联”自然受到网友的追捧。记者注意到,个人网站、签名档乃至微博上,随处可见低碳春联的影子。“对于我们这些网虫来说,网络春联不用花一分钱,还能增添我们网络空间的年味。”网友“利维”说。 

  当然手写春联仍有其市场。一些现代人追求年味回归,但对他们来说,写毛笔字已经成为“传奇”。有了贴一副飘着墨香的春联的需求,代写春联业务自然应运而生。在淘宝网上,手写普通春联、加长加宽春联、“勾金边”春联等应有尽有,价格也从10多元到上百元不等。 

  各路商家也看到了春联里蕴藏的巨大广告商机,纷纷大量赠送印刷春联。只需几角钱制作成本的印刷春联被老百姓拿回家贴在墙上,一贴就是一年,其影响人群、其广告效应自然不言而喻,结合春联制作的广告,老百姓还会主动阅读,且多不会产生排斥心理。

  

  拜年:

  从“磕头”到“轻点鼠标” 

  

  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网上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虎年春节最火的网络拜年方式之一无疑是开心网上拜年。 

  众多亲戚同事朋友都在开心网上,在开心网上拜年成了最省力、省钱的拜年方式。开心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仅农历大年三十、初一两天,就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开心网互相拜年,传递祝福。 

  现在轻点鼠标就可以拜年,而以前拜年必须亲自上门,给长辈拜年甚至还得磕头。“给老一辈拜年时都比较正式,记得小时候给爷爷拜年,每次爷爷还会逗我,要磕头才给压岁钱。”银川市民马科说。

  随着城镇化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变化。所有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难以做到,于是,便利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贺卡拜年被人们迅速接受。 

  甚至由于交际范围太大,现代化拜年仍满足不了现代人交际、交流需要,于是群发短信、印刷祝福贺卡不可避免。尽管群发短信拜年祝福的理由很多,然而,同质化祝福冲淡真情,也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不少市民在感叹群发短信拜年祝福没意思的同时,也无奈地在随大流。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研究学者祁庆福认为,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必然会结合时代新生的文化。 

  

  守岁:

  守到天亮不容易 

  

  如果说大年是四季之魂,那么守岁就是大年之魂。然而现在能够坚持守岁的人并不多。 

  在记者老家湖南省益阳市,有烤火守岁之说,大年三十没有烤火就没有过年气氛,因此,即便是大晴天,也得烧火烤火,一家人边拉家常边等待新年的到来,用通宵的不眠换取新年的顺利。 

  “守岁的关键在于和家人聊天,在于将心理包袱放下,一家人靠在火旁静下心来拉家常。”今年80岁的夏顺怡回忆说。 

  然而虎年春节记者询问亲戚朋友除夕夜是否守岁了,答案是或看电视,或睡觉,或打牌,或上网,亲戚朋友几乎无人静下心来守岁。尽管不少现代人将“网上守岁”、“打牌守岁”等都归于守岁,然而守岁净化心灵、让灵魂通过安静“回家”的功能似乎正在消逝。 

  民俗说到底是带我们回到“快乐老家”的一个通道。掌灯时分,守岁的时刻到来,一炷檀香袅袅飘升,炉里柴火噼啪作响,家人围炉而坐,在浓浓的年味中进入微醺薄醉。这时你会蓦然发现,生命不需要过分的奔忙和经营,那是对灵魂的捆绑。幸福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做盘缠,幸福就在转身之间。 

  作家郭文斌建议人们,把除夕夜留出来,静静地去体味守岁的快乐,全心全意地对时间敬礼。 

  民俗学家认为,民俗是民族的表情,也是民族的滋养和温润。古人巧妙地把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化为民俗代代流传,传承民俗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灵魂。社会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传统和民俗对人内心的调养。近年来,政府将部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无疑将对唤醒、复活传统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