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邓少华
当城里人发出年味渐失的感叹时,淇县庙口乡大牛庄的村民却在有滋有味地过着他们年味十足的大年。
一过腊月二十三,村里就陆续飘出蒸馒头、煮肉的香味儿,年味开始飘散在整个村庄。
腊月二十九下午,村民韩文林家。院里炉子上一口大铁锅正冒着白烟,红红的火焰从锅下不时窜出,映红了旁边烧火孩子的脸。女人们有说有笑地忙碌着,家里的孩子也没有偷懒,有的抱柴,有的烧火,浓浓的肉香在院子外面都能闻到。两个大点的孩子抵不住肉香的诱惑,不时用木棍将锅盖揭开,看看锅里的肉骨头是不是已经熟了。一个多小时后,肉煮熟了,孩子们立即围了过来,韩文林的老伴从锅里捞出一根根香喷喷的肉骨头分给孙子们,小家伙们各自捧着骨头乐滋滋啃去了。
肉煮完了,女人们又开始将鱼、鸡等肉制品送到灶间。
腊月三十下午5时刚过,鞭炮声大作,这就意味着饺子煮熟了,要吃年夜饭了。
到了晚上7时左右,韩家的女人们又开始在灶间忙碌,不一会儿就炒出一桌子菜,静静等待本家长辈们和男人入席。晚8时左右,长辈们和男人都入了席开始品尝女人们端上来的各种菜肴,边吃边聊这一年来的得失,聊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守夜就这样开始了。男人们吃喝的同时,女人和孩子们则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大约晚上10时后,女人和孩子们已经抵不住一天的劳累,各自回房睡了。
当钟表的指针接近零时时,鞭炮声再次大作,不知谁家将录音机的声音开到了最大,喜庆的音乐在夜空里弥漫。街里开始有人走动,家里的主妇和老人们开始端着贡品到村北祠堂里祈福。
初一凌晨4时30分,男人和孩子个个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准备出门拜年,而老人们已在堂屋的地上准备好了凉席。出门之前,家里的小辈们先给长辈磕头拜年,儿子们按年龄排序给父母磕头拜年,而后是儿媳妇们一字排开给公婆磕头拜年,再后,孙子孙女们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等孙子孙女行完磕头礼后,老人将准备好的红包分到孩子们手中。
在这里,讲究还真不少。磕头拜年时嘴里还要念着给爸妈或给叔婶拜年了等,然后跪在长辈早已准备好的凉席上磕头。如果你不去邻居家给长辈磕头拜年,那么你自己家的老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祝福。
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后,男人、女人、孩子开始走出家门,到村里其他长辈家磕头拜年。这时候往往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长辈开始用压岁钱代替糖果、瓜子,凡是有孩子到家里磕头拜年,长辈们就会从身上掏出1元或5元、10元不等的钞票给孩子们。
初一凌晨,人们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笑声、打趣声在黎明前的夜空传得很远。直到天色全部放亮,全村大拜年的仪式结束了,村里又恢复了平静。回到家中的男人们又开始准备鞭炮和祭品到祖坟上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