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晓伟
晨报讯 “我们两口子大老远从洛阳嵩县老家来到鹤壁,就是想给我们的恩人拜个年。现在我想借助晨报表达一下我们全家对鹤壁李国平夫妇的感激之情!”2月22日,洛阳市嵩县何村乡蛮峪岭村的何建喜拿着他亲手写的感谢信来到本报编辑部。
现年53岁的何建喜和爱人于21日7时从老家乘坐三轮车到嵩县县城,后改乘汽车、火车经过近十个小时才来到鹤壁,见到了资助儿子10年的鹤壁市供电公司的李国平。
据何建喜讲,他们家和李国平夫妇之间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实施希望工程计划,结对挂钩一富帮一贫,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
当时何建喜家里十分贫困,孩子的爷爷、奶奶、妈妈身体都不好,3人经常住院,看病的钱大部分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儿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可家里实在掏不起学费,全家人一筹莫展。
恰好那时国家实施希望工程计划,何建喜就报了名。通过这项计划何建喜认识了鹤壁的李国平夫妇,并开始接受李国平夫妇的资助。
李国平夫妇这一资助就坚持了10年,这让本来互不相识的两家人成了一家人。按照国家标准,李国平夫妇每学期资助孩子20元就可以了,5年后就可以不再资助。然而,李国平夫妇不仅资助孩子小学毕业,还资助孩子念完中专,而且每年的资助标准都在提高,20元、40元、50元、75元、100元……一年比一年多。
“去年11月,儿子结婚时,李国平夫妇还到我家来祝贺。”何建喜说,“以前家庭条件不好,想常来鹤壁看看我们的恩人,可心有而余力不足。现在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我身上的负担也轻了,这次我和老伴儿特意来鹤壁郑重地谢谢李国平夫妇,也带来了我们全家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