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放疗中,由于正常组织或器官被照射的范围较大,接受的放射剂量较大,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器官严重损伤和功能损害,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愈后生活质量较差;如果缩小照射面积,局部肿瘤可能因剂量不足,引起肿瘤复发。这个问题困绕了放射治疗工作者多年。
适型放射治疗概念的提出和进行临床研究,打开了放射治疗新思路。它最早始于1959年,由日本的Takahash博士及其同行首次提出并阐明了适型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方法。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但由于肿瘤的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量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在肿瘤放疗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接近肿瘤(靶区),会不同程度受到射线照射,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直接影响病人放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生存能力。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的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照射。然而,理想和现实差距还很大,现在的科学技术在照射方向上还不能把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分开。在照射方向上,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形状,肿瘤的体积大小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形状。
30年后,适型放射治疗得以初步实现,近几年又有了快速发展,已经基本达到照射野的形状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一致,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
适型放射治疗的全过程包括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空间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治疗方案确认、治疗计划执行4个阶段:(1)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空间的定位,医生必须通过CT、MRI、PET等先进的影像工具准确知道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三维信息;(2)治疗计划设计,这需要影像学专家、放射物理专家、放射治疗专家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影像学专家需要给出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空间定位,放射物理专家 根据设备性能,设计出不同方位的照射路径,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出病人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空间放射照射量,放射治疗专家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度,通过照射路径调整,实现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3)在影像学专家、放射物理专家、放射治疗专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方案的确认;(4)治疗计划的执行:物理师做完治疗计划,交给技师执行。技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放射治疗不是一次性完成,为了保持治疗体位的一致性,在做计划前,把体膜、胸膜、头膜固定道具及立体定位框架、真空垫等固定病人体位的道具,都以模板形式设定在治疗计划中,参加治疗计划的模拟全过程,从而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
适型放射治疗,在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颅内肿瘤等适型放射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由于肿瘤(靶区)的剂量提高,必然导致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必然减少肿瘤转移率,进而改进和提高细胞生存率。因此,三维适型技术将领跑肿瘤放射治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