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消费周刊·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吃不完坏了可惜 咱不如换
“美丽外衣”转身便成了垃圾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不完坏了可惜 咱不如换

  热闹的虎年春节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很多市民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但节后剩余的礼品让很多市民犯了愁,天气一天天在变暖,节后剩下的一些容易变质的食物在逐渐坏掉,这让一些市民着实感到可惜又头疼。

  

  ◆节后“剩品”难“消化”

  “哎,过年的时候天天都是大鱼大肉、水果吃着,饮料、奶喝着,可每次过完年还是会剩下很多东西,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冰箱已经塞得满满的了,可还是有很多东西放不进去,一些容易变质的食品、水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坏掉,真是觉得可惜又头疼。”家住新区的王大妈告诉记者。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过年时,朋友亲戚互相走访,免不了拎些东西略表心意,到最后很多家庭便有了很多成箱的点心、奶、水果之类的礼品。虽然很多家庭都在尽力把它们“消灭”,但还是会有不少来不及吃的水果之类的食物坏掉。

  “每次过完年,家里都会剩下很多食物,让我们一家人吃一个月估计都吃不完。以前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来不及吃完的食物坏掉,虽然可惜也觉得‘无能为力’。总觉得让东西就这样坏掉挺可惜,这两年我就提前把一些水果之类的食品送给街坊邻居点儿,谁知很多家庭都一样,最后一说那大家还不如换着东西吃,这样也减少了浪费,大家也更和睦了。”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交换避免了浪费

  记者走访了一些市民了解到,他们其中很多人也都在进行着节后“剩品”交换。

  “年年春节后处理过年时收到的礼品都是件难事。因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堆积了不少这类东西,送也送不出去,吃也吃不完。跟邻居、朋友交换不仅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实际,也很环保,还避免了浪费。”一接受采访的市民说,“交换到的东西究竟值多少钱并不重要,双方彼此觉得合适就好。”

  记者在网上也了解到,现在很多人也会在节后选择通过网络交换一些礼品,并且这种方式也在不断地得到众多网友接受和青睐。家住福田三区的赵先生告诉记者:“我在新区住,很多人都是搬过来没多长时间,彼此都不熟悉,交换起来也总会觉得尴尬。在网上看到很多城市的小区现在都有人组织在节后交换年货,我觉得这样挺好。”

  据赵先生介绍,他每年都会在网上看到有不少交换年货的帖子,觉得这是一个处理年货的好办法。两天前,他将家中的两箱牛奶换了出去,和一位网友换了一袋大米。

  

  ◆“剩品”交换需要得到支持和延续

  “过完年谁家里都会多多少少剩下些年货,也不可能都用得着,如果类似这样的年货交换能有更多人参与,再有人能组织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对大家也都有好处。”在采访中一位市民表示。

  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没有经历过节后年货交换,经历过类似交换的市民也大多觉得目前这种交换方式还有待成熟,最好是有人组织,交换范围再大一点儿,现在市民大多都是在邻里、朋友间进行交换,圈子太小的话减少浪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希望类似这样的方式能有更多市民接受并参与进来,也希望这种方式能一直延续下去。

  春节过后,各家准备的年货、走亲访友后的礼品超过了家庭的“消化”能力。一些食品相继坏掉,让市民头疼——

  吃不完坏了可惜 咱不如换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