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政·
广州某事业单位每年收入1000多万元,只需上交300多万元,剩下600多万元成了单位领导和职工们的“肥肉”。领导们动用70多万元买商业保险,有的职工用公款买LV包、2.5万元一只的缅甸玉手镯,甚至有职工拿给宠物狗洗澡的发票报销。(2月25日《扬子晚报》)
□牛日成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公款被乱用、侵吞的案件时有披露,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时至今日,在政府管辖下的事业单位仍能发生“宠物狗洗澡公家报销”的事,即便不是旷世奇闻,也足以让人惊叹其奇哉怪也。如果宠物狗洗澡也可以公款报销,公款按摩、公款嫖妓是否也可以凭发票去报销?
巨额公款被某些人用“低级”到足以让人笑掉大牙的手段收入私人囊中,板子到底该打在谁身上?在我看来,鞭打贪婪之人自不必说,而更应拷问的是监管制度的缺位。
拿该案发单位来说,收入多少,余下多少,怎么使用,谁来审核,这些环节恐怕一直都处于“空档”状态,乃至还发生单位出纳好意提醒领导“这种做法不对”被降工资的咄咄怪事。其严重性和破坏性,已经不能仅仅用私分几百万元这个数字来衡量,而是对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公然藐视。不难想象,如果相关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公款收支常见阳光,即使这个单位的某些领导和职工吃了豹子胆,恐怕也不至于猖狂到连宠物狗也享受公款消费待遇的程度。
客观讲,公款被“分肥”并非孤案。眼下,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还几乎属“内部事务”,连内部也缺少透明度,更遑论告知社会大众了。缺少公开,就容易暗藏猫腻,滋生腐败,这已是一条铁的定律。再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属“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令审计监督应有的威慑力大打折扣。某些人见了公款,就犹如苍蝇见血,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还嫌不够。最后,失去日常监管的公款被集体非法侵吞,就难以遏制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某些单位私藏的“小金库”虽然被冠以“小”字,容量却大得惊人。而无数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要扎紧公共钱袋子,靠有权支配者的自律很难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