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崇
晨报讯 本报于2月25日三版刊发了《50年未见,老友你在哪里?》一文。2月26日晚,一位姓罗的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认识一位叫“王燊”的老人。罗女士说,王燊以前是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的财务科科长,现在有个女儿在市交通局工作。
当晚,一位叫刘长岭的老先生给记者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王燊1960年从省交通厅调到鹤壁市交通局,家住鹤翔西区运管处家属楼。
27日,交通局人事科科长李西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交通局有一位叫王燊的人。
误差
当时施福明对记者说找王燊(xīn),但这个燊字念shēn,于是记者当时向人事科询问的时候,名字念的是王燊(shēn),而王燊的同事一直都称呼他王燊(xīn)。“虽然都知道他的名字,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王燊(xīn)。”李西木说,“应该是地方口音的问题,浙江一带好像是把这个字念xīn。”随后,交通局运管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了记者王燊女儿王艳丽的电话号码。
去世
按照运管处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到了在市交通局路政处工作的王艳丽。“当年老家的旧房子全部改造了,邻居也都搬走了,要想找我们家的人也不好找。”王艳丽说,“我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在去年9月份去世了。”
遗憾
带着沉重,记者拨通了施福明的电话,在告诉施福明这个消息后,电话那端有一阵短暂的沉默。经过再三核实后,老人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带着失落,挂断了电话。
【后记】
王艳丽向记者要了施福明的电话号码,想向这位父亲的好友道一声谢谢。第二天,王燊的儿子从浙江嘉兴打来电话,也向记者要去了施福明的电话号码。
相隔千里,时隔半个世纪,深深的挂念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