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孔老二”
1966年8月23日,曲阜县政府接到消息,外地的红卫兵即将冲过来,他们一路打砸,毁坏文物。曲阜一中的学生们在孔庙大门上贴出了“紧急行动起来,防止阶级敌人的一切破坏活动”标语,并将本来开放的孔庙东华门、西华门和南门封了起来。
许多农民来到孔府门口站岗,他们来不及制作红袖标,就在胸前别上一个红布条,写着“贫下中农”。
此时,曲阜县委书记李秀公开演讲,说“三孔”是国务院明文规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破坏它就是破坏国家财产,干扰斗争方向。
不料,曲阜师范学院部分红卫兵行动了,他们一路高呼“打倒孔老二”、“彻底捣毁孔家店”的口号。
在孔府门前,文管会工作人员把红卫兵们拦住了。
红卫兵们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时任副县长的王化田站出来,指着国务院立的文物保护碑说:“在这里搞破坏是触犯国家法律的。”
一个红卫兵上来就问:“你是干什么的?”
王化田自报家门:“我是王化田,是副县长。”谁知,他的话音未落,学生们便高呼“打倒王化田”、“打倒孔老二的看家狗”。
“孔坟可以挖掉”
谭厚兰是北京师范大学“调干生”,曾被抽调到《红旗》杂志帮忙。
而根据有关“文革”档案、《讨孔战报》以及诸多当事人的回忆,1966年11月11日,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从北京发来电报,指示“孔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
同一天,时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戚本禹打来电话说:“汉碑要保留,明代以前的碑也要保留,清碑可以砸掉。对孔庙可以改造,孔坟可以挖掉。可以找懂文物的人去看一下。”
谭厚兰与其他人制订了行动计划,起草了《火烧孔家店——讨孔檄文》《告全国人民书》,同时派出了两支“先遣队”,分别对山东省委、曲阜县委进行“火力侦察”。
为了阻止红卫兵破坏“三孔”,曲阜人用大木箱将孔府门前的石狮子整个罩起来,外面再贴上毛主席像,还写上标语,以为如此一来,谁也不敢去动了,更别说砸了。
11月12日下午,“全国红卫兵彻底砸烂孔家店树立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革命造反联络站”宣告成立,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与曲阜当地红卫兵组织联合阵线的形成。
11月13日,孔府大门被迫打开,工人、干部、学生、从几十里外坐着毛驴车赶来的乡下老大娘一拥而入。
11月15日,孔府大门前举行“彻底捣毁孔家店誓师大会”,国务院1962年立在孔府门前、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砸碎了。
会后,红卫兵们分头冲进孔庙、孔林、周公庙,砸碑、拉匾、捣毁塑像。
有人从孔子像中掏出了一部线装古书,这是一部装帧考究、古色古香的明版《礼记》。紧接着,人们又从孔子以及包括颜回在内,被称做是“四配”、“十二哲”的孔子门生塑像肚里纷纷掏出了线装的《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挤不上神龛的红卫兵便将那些摔落在地上的至圣先贤们塑像的头颅像踢足球一般地踢来踢去。
动用了雷管和炸药
1966年11月29日,天气阴冷。
孔子墓前,那块高大的墓碑上涂满了口号,红卫兵们把一根粗绳套在墓碑的上端,人员分成两队,一队拽住一边的绳子,等待着号令。
高音喇叭响起来:“扒坟破土仪式现在开始!”
巨大厚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被拉倒,摔在碑前的石头供桌上,断为两截。
从北京赶来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跑前跑后,记录下这一“破四旧”的壮举。
“革命小将”们为了更快地掘开墓穴,还动用了雷管和炸药。刘亚伟亲眼看到了孔子的坟被炸开,坟冢上的黄土到处都是,刘亚伟站在那里,身上落满“细碎的金粒子一般”的泥土。而眼前,红卫兵们正在往树上系绳子,然后将尸体吊起来。他们累得“呼哧呼哧”的,这并不是件轻松活。
他们从墓中共扒出了5具尸体:孔祥珂及其夫人,孔令贻及其妻妾。尸体刚出土时保存得还很完整,但很快被红卫兵和农民的铁钩戳破,“尸体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迅速地瘪下去”。
更为完整和清晰的照片,孔红宴手里有一套,他常年在曲阜县档案馆工作。但是他对记者说,这些照片太刺激,比如破坏尸体的情景,太敏感,不便示人。
很多年后,刘亚伟找到当年的一位见证者,“挖出来的几具尸体在那里放了五六天的样子,每天围观的人都络绎不绝。后来弄到孔林东南角的一个土坑里烧掉了。主要是觉得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看,尸体男女都有,光着身子太难看”。
“一夜挖出个拖拉机”
2010年2月9日,曲阜迎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游人很少,孔林里,那些坟冢高高低低,一眼无边。
孔子祖孙三人的墓靠在一起,高高竖起的墓碑上通体满是断痕,用粗大的钢筋连接固定。
当年,红卫兵挖墓后,村民就开始疯抢墓里的陪葬品,紧挨孔林的林前村,当年流传着“一夜挖出个拖拉机”的说法,一些人就靠挖孔坟致富了。最为夸张的是,一位曾被指派去保护孔林的村干部,后来竟领着人去挖。
红卫兵们这时曾想阻止挖坟行为的扩大化,但已经无力控制,村民们眼里只有金银,谁来阻挡,就是一顿暴打。
1979年,国家重新修复孔子墓,曲阜文管会让人帮助寻找孔子墓碑,还有散落的碑块,后来在附近社员家里找了上百块,现在孔子墓前的碑,就是用这些石块拼在一起的。(据《中国新闻周刊》)